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SEO优化 SEO优化
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_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提交专业机构
zmhk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_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提交专业机构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2.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优惠税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2.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优惠税收政策(8分钟前更新)
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由来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介及详细资料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
6.如何支持企业建立开发经营和科技创新一体化决策机制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问题一: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问题二: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定义1: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
其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等。
所属学科: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 ;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
定义2: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 ;资源信息学(二级学科)
研究领域
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由于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计算机部门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部门”。有些公司称这个部门为“信息服务”(IS)或“管理信息服务”(MIS)。另一些企业选择外包信息技术部门,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感测与识别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 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
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唬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
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
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 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保存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技术。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春暖花开,是春天到来的信息,五谷丰登,是秋天的信息……
问题三: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问题四:有哪些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有:
1、商品条形编码以及扫描系统
条码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
2、销售时点系统POS(point of sales)
POS系统基本作业原理是先将商品资料创建于计算机文件内,透过计算机收银机联机架构,商品上的条码能透过收银设备上光学读取设备直接读入后(或由键盘直接输入代号)马上可以显示商品信息,加速收银速度与正确性。每笔商品销售明细资料自动记录下来,再由联机架构传回计算机。经由计算机计算处理即能生成各种销售统计分析信息当为经营管理依据。
3、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就是标准商业文件在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间的直接传输。使用EDI系统可以使企业和它 的供应商实现迅速的沟通和信息交换,实现与供应商一对一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
4、互联网(Internet)
互联网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的传递,可以运用在信息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地对其上游和下游企业进行沟通和信息反馈。
5、无线电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可以运用在仓储、运输和货物跟踪等方面。
6、卫星通讯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用于信息的传输,通过卫星实现信息的大量快速传递,是物流信息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技术。
问题五: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什么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亥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问题六:信息技术服务包含哪些内容 信息技术服务,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和业务流程管理服务。
1.软件服务,指提供软件开发服务、软件咨询服务、软件维护服务、软件测试服务的业务行为。
2.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指提供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产品设计、测试及相关技术支持服务的业务行为。
3.信息系统服务,指提供信息系统集成、网络管理、桌面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应用、基础信息技术管理平台整合、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数据中心、托管中心、安全服务的业务行为。包括网站对非自有的网络游戏提供的网络运营服务。
4.业务流程管理服务,指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经济管理、审计管理、税务管理、金融支付服务、内部数据分析、内部数据挖掘、内部数据管理、内部数据使用、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的业务活动。
问题七:现代信息技术都包括哪些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
问题八: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其英文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定义解释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1) 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存贮、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2)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3)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4)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5)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6)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7)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8) 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9)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信息技术主要特征有人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 信息技术、虚拟化,当作信息技术的特征。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的特征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1)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2)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信息技术分类1)按表现形态的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多媒体电脑。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问题九:信息技术范畴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1、感测与识别技术,2、信息传递技术,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4、信息施用技术 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优惠税收政策(8分钟前更新)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从事银行计算机方面的开发、维护、采购、管理、网站的信息发布、以及一切与科技挂钩的东西。中国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是全行信息科技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数据中心、软件中心是总行直属机构,其中数据中心负责全行信息系统生产运营管理和基础环境、网络通讯及各系统平台的维护和技术支持,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安全、持续、高效、优质的信息系统服务;
软件中心负责全行应用软件的统一管理、开发、测试及技术支持工作,并负责制定全行软件开发标准、流程及组织实施。信息科技部、数据中心、软件中心作为中国银行信息科技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成熟的技术管理体系、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宽广的技术发展平台。
任职资格条件: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行和职业操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无不良记录,认可中国银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2、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留学归国人员应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
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部分职位要求不超过28周岁);助理工程师或初级工程师职位需工作满2年,技术经理、工程师、项目管理师、业务师等职位需工作满4年。
4、一般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从事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维护、运营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信息科技相关工作;IT项目实施、测试工程师、业务师等岗位可招收经济金融类专业、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
具有3年以上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者,具有大型数据中心工作经验者,具有大型项目软件开发工作经验者,具有银行卡系统运维或开发维护经验者,或取得PMP、ITIL、CISSP、CISA等专业认证者优先。
5、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一般应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CET4)考试(或425分以上)。
6、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强的责任感、抗压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7、符合中国银行亲属回避有关规定。
扩展资料:
笔试面试注意事项:
1、网申是银行的第一步,网申的时间一般以早为准,最好不要在最后一两天申请;
网申信息一定要准确真实;网申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等)、教育背景、外语能力、家庭成员、自我评价等。
2、银行招聘笔试内容一般由几大模块组成,大体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外语,银行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性格测试五种;
3、银行的面试一般分为两轮,一面和二面。一面主要是自我介绍和结构化面试,二面主要是无领导小组面试
由于是面对面的心理素质挑战,面试需要进行系统化训练。一方面可参考过来人的经验,可在应届生BBS上看往届生的面经;另一方面,购买一些面试书籍了解要点;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战演练。
中国银行官网-中国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由来
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优惠税收政策核心内容如下: 税收返还奖励凭证单据(1分钟前更新) 各地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优惠税收政策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优惠税政策2022
为方便市场主体及时掌握适用的税收支持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整理了新出台的、持续实施的相关政策,并根据享受主体进行了整理.优惠内容.享受条件.政策基础的编制方法形成了新的组合税收支持政策指南,包括33项内容,并将根据新的税收政策继续更新。今天,我将向您展示:新的税收支持政策——科技中小企业研发支出加扣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支出加扣政策 享受主体 科技型中小企业 优惠内容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R&D活动中实际发生的R&D费用,未产生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实际扣除额的100%税前扣除;产生无形资产的,自2022年1月1日起税前摊销无形资产成本200%。 享受条件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和管理条例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的通知》(国家科技发展政治〔2017〕115号)执行。 2.中小科技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的其他政策规范和管理要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企业委托海外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部)〔2018〕64号)等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政策依据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税前扣除比例的公告》(2022年第16号)二、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优惠
(1)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和规定期限内发生的摊销费用,可以适用优惠政策。公司在最终结算期内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号的,可以享受最终结算年度的优惠政策。 (2)公司按规定更新信息后不再符合条件的,最终结算年度不得享受优惠政策。科技中小企业办理税收优惠备案时,按规定取得的相应年度登记号填写《企业所得税优惠备案表》“具有相关资质的批准文件(证书)和文号(编号)”栏次。 (3)不符合科技中小企业条件,被科技部门撤销登记号的公司,在相应年度不得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享受的应当缴纳相应年度的税款。科技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的其他政策、规范和管理事项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中国采取措施支持社会资金投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创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三、2022年科技企业享受哪些优惠税收政策?
(1)技术转让合同享受的优惠政策 技术转让合同: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因技术转让收入不超过500万元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转让技术类别:包括居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新的生物医学品种,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技术 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12号)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章第九十条; 《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0]111号] (2)研发费用税前扣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产生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规定扣除研发费用的50%扣除;产生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政策依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四、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支出税前扣除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R&D活动中实际发生的R&D费用未产生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基础上,按实际发生金额的75%税前扣除;产生无形资产的,按上述期间无形资产成本的175%税前摊销。 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规定的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口).澳.台湾地区)注册居民企业。 (2)员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总资产不超过2亿元。 (3)公司根据中小企业科技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得分不少于60分,科研人员指标得分不少于0分。五、202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 1.企业所得税减征15%。 2.享受省.市.县区政府补贴。 3.作为无形资产,在融资中.并购.能在上市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4.提高企业招标资质水平,在重大项目招标中具有明显优势。 5.职工教育费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中扣除;超过8%的,允许在未来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政策依据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16〕32号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指引》国家科技发火〔2016〕195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63号)六、2022年中小科技企业如何享受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
A.扣除适用对象 除香烟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娱乐业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可享受。 上述公司应为财务核算完善、核算征收、能够准确核算研发支出的居民企业。 B.扣除政策的内容 (1)除香烟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产生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实际扣除额的100%税前扣除;产生无形资产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00%税前摊销。 (2)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从事科技研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 中小科技企业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注册的居民企业。 2.员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总资产不超过2亿元。 3.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国家规定的禁止、限制和淘汰。 4.公司上一年及当年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严重环境违法、严重科研失信行为,公司未列入异常经营名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5.公司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得分不低于60分,科研人员评价得分不低于0分。 符合上述第1~4项要求的公司,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直接确定符合中小科技企业条件: 1.公司有效期内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 2.公司近五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 3.公司拥有经认定的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4.公司领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公司可根据上述条件进行独立评价,并按照自愿原则向国家科技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填写公司信息。公示无异议的,列入国家科技中小企业数据库,取得科技中小企业登记号。 各省科技管理部门根据企业成立日期和提交自评信息日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库登记号上进行标识。 其中,入库年度前成立,5月31日前提交自评数据的,其登记号为0; 进库年度前成立但6月1日(含)后提交自评数据的,其登记号第11位为A; 入库年初成立,其登记号第11位为B。 入库登记号第11位为0的公司,可在上年度汇算清缴中享受中小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加扣政策。 (3)委托境内外部机构或个人开展研发活动的费用,按照实际费用的80%计入委托人的研发费用,并按规定计算扣除; 委托海外(不含境外个人)开展研发活动的费用,按实际费用的80%计入委托方委托的海外研发费用。 委托海外研发支出不超过国内合格研发支出的三分之二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公司共同开发的项目,由合作方计算扣除自身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 (5)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具体情况,集团公司对技术要求高、投资金额大、需要集中研发的项目,实际研发支出可以按照权利义务一致、费用与收入分享比例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确定研发支出的分摊方式,由相关成员企业计算扣除。 C.额外扣除的操作流程 (1)享受的方式 公司享受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真实发生,自行判断,申请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办理方式,留存资料如下: 1.独立、委托、合作研发项目计划和企业主管部门关于独立、委托、合作研发项目的决定文件; 2.独立、委托、合作研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和研发成员名单; 3.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委托,合作研发项目; 4.从事R&D活动的人员(含外聘人员)和用于R&D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费用分配表明(含工作应用记录和费用分配计算证据材料); 5.集中研发项目研发费用决算表、集中研发项目费用分摊明细表、实际分享收入比例等信息; 6.“研发费用”辅助账及明细表; 7.公司取得地级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的,作为资料保存备查; 8.《研发费用加扣优惠明细表》(A107012年,选择预付享受的公司留存备查)。 (2)处理渠道 可通过税务大厅(场所)、电子税务局办理,具体地点和网站可从省(自治区、市辖区、计划单列市)税务局网站办理“纳税服务”频道查询。 (3)申请要求 企业可以选择在10月份申请第三季度(季度预缴)或9月(月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享受前三季度研发支出的额外扣除政策。 10月份预缴申报期未选择享受R&D费用加扣政策优惠的,也可在办理今年企业所得税最终结算时享受。 公司在10月预付申报时,判断今年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求的,可选择暂时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R&D费用加扣政策优惠,年度最终结算时根据取得入库登记号的情况确定是否可以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R&D费用加扣政策优惠。 如果企业在10月份预付申报时不确定是否可以取得入库登记号,也可以选择在年终结算时享受。 公司选择预缴享受的,在预缴申报时,可自行计算扣除额; 手工申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预缴纳税申报表》中(A类)》(A200000)第7行“减: 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下列明细填写加扣等优惠事项和优惠额度; 同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版)《研发费用加扣优惠明细表》(A107012年),该表在预付款时不需要报送税务机关,只需与相关资料一保存备查。 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的,可直接在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优惠事项。 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别,2017版《免税、减收、加扣优惠明细表》(A107010(A107012)相关栏目。 D.研发支出税前加计扣除核算范围有关问题 1.人员人工成本。 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的工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聘请研发人员的劳动费。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研究人员是指主要从事研发项目的专业人员; 技术人员是指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具有工程设计、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一个或多个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的人员; 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发活动的技术人员。 外部研发人员是指与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动协议(合同)和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1)接受劳务派遣的企业按照协议(合同)支付给劳务派遣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实际支付给研发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属于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2)工资薪金包括研发人员按规定扣除的股权激励费用。 (3)直接从事R&D活动的,聘请R&D人员同时从事非R&D活动的,公司应当对其人员活动进行必要的记录,并按照R&D支出与生产经营费用之间的实际比例等合理方法分配其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未分配的,不予扣除。 2.直接投入费用。 指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成本; 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设备的开发和制造成本不构成固资样品、样机和一般试验方法的采购成本、试制产品的检验成本;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调整、检测、维护等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介及详细资料
我国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由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精神,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科技界意见的基础上,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及科技界的广泛赞同。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什么
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平台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平台建设首先制定并颁布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完成若干重点领域和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实施一批对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带动资源共享的试点、示范工程,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构件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平台。到2010年,将初步建成适应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与平台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研究服务机构。
“找一个县界图,费尽周折,数据还不准确。想做世界一流的科学,难啦!”科技创新缺乏基础条件的问题,使得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闯深受困扰。这种情况,决非偶然,在我国科技界普遍存在。令人高兴的是,这种状况不久将得到改变。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纲要》的发布,是我国科技资源走向合理配置的重大举措,打破封闭,走向共享,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的模式:将从小作坊式的分散研究向集成转化,形成“集团军”联合作战;科研体系将从个别转向系统运作,形成积累性的科研体制。
我国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不足的原因
资源分散,阻碍科技创新
我国的科技基础条件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具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基础条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重点领域的科学数据和文献,建立了部分区域性的观测与监测网络,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种源和标本,拥有了一批科技基础设施等。“九五”以来,在资源整合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但是我国的科技基础条件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盲目重复,资源浪费,建设薄弱,布局不合理;财政投入分散,总量不足,配置不当;管理体制与方式不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利用率低,共享机制缺乏,相应政策法规不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不稳,专业素质下降;等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已经导致战略性研究经常受制于人,国家关键技术的突破难以实现,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难以形成,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得不到及时有效支持。这种局面必须尽快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环境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国家科技创新的着力点转移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科技基础条件上来。为此,2002年初,科技部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研究工作。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下,组织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成立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简称《纲要》)编制工作小组,集成研究成果,提出《纲要》框架,并分别征求了“两院”院士他各部门、地方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为了推动《纲要》的编制与实施,正式成立了由科技部等16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级领导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成立了由由23位知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对《纲要》的内容和发布形成了共识,并为《纲要》的联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经过2年多的努力,《纲要》终于得以发布实施。
突出重点,推进平台建设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为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强调了平台建设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统一规划,突出共享、制度先行,调控增量、整合存量,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等思想;明确提出三大主要任务:构建和完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培育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机构;重点建设六大平台:研究试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贯彻“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方针,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正如国务委员陈至立所指出:“科技发展平台在科技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公益性、基础性研究研究平台的建设,对国家的战略技术和产业发展,将起到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纲要》的发布有利于统筹规划科技资源建设,有利于统一思想,规范实施,定能调动部门、地方以及全社会力量开展平台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业务部门
历史沿革1956年10月,在周恩来 ... 、聂荣臻元帅等中国 ... 和国家***的指示和关怀下,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在北京朝阳内大街137号成立。
1957年12月,《科技情报工作》(现《中国信息导报》)创刊。
1958年12月,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59年12月,中国第一个英文版检索刊物《中国科学文摘》(英文版)创刊。
1960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归属国家科委领导。
1962年,在全国的图书情报文献部门第一个成立检索工具书阅览室。
1965年6月,科技情报大楼在北京东四建成并投入使用。
1966年5月,从法国进口布尔(Bull)计算机,开始自动化情报检查研究。
1970年1月,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迁至和平街原北京化工学院办公并对外服务。 6月,周恩来 ... 指示:"情报所要组织得很好,搞一个好的班子,这是为大家服务的"。
1975年10月,首次代表国家加入国际组织(UNISIST)。
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始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
1979年12月,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系统和服务 ... 会(INFCO)。
1982年6月,《情报学报》创刊。
1984年1月,经 ... 批准,国家科委成立科技情报局,人员纳入中国科技情报所编制,执行 ... 职能。6月,建成中国第一个中文文献资料库"中文药学文献资料库自动编排及检索系统"。同年,经 ... 学位 ... 会批准获得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7月,中国科技情报中心大楼(公主坟)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0年10月,中文检索系统向全国提供服务。
1992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委信息研究中心合并,名称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995年,中国科技信息网(STINET)开通。
1996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大楼区域网路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7年,研究所开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1998年6月,研究所开始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0年7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成立、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登记。
2001年7月,"面向决策的科技信息网"正式开通。
2002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改革为公益性科研机构;同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被批准设立中国内地首家"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5年11月首位该学科博士后出站。
2003年7月,经北京市学位 ... 会批准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6月,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开馆。
2005年,中信所进行了深化改革。
2006年1月,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7月,北京万博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登记。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中信所拥有9位博士生导师、所内硕士生导师71位、所外硕士生导师10位。
博士生导师姓名
性别
职称
学术专长1
学术专长2
关家麟
男
研究员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经济与信息市场
梁战平
男
研究员
竞争情报
知识管理
王惠临
男
研究员
机器翻译及自然语言理解与分析
跨语言信息检索
贺德方
男
研究员
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
信息经济与信息市场的研究
赵志耘
女
研究员
巨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武夷山
男
研究员
科技期刊研究
科技评价
曾建勋
男
研究馆员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组织
张旭
男
研究员
重点科技领域研究
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
郑彦宁
男
研究馆员
竞争情报
情报学理论 ...
硕士生导师(所内导师)白海燕
常春
曹燕
陈峰
程如烟
杜红亮
杜艳艳
段黎萍
董诚
封颖
傅俊英
郭铁成
韩红旗
郝春云
黄军英
黄宁燕
蒋勇青
李颖
梁冰
刘华
刘琦岩
刘娅
刘耀
刘志辉
罗勇
孟浩
潘云涛
彭洁
乔晓东
屈宝强
宋立荣
宋培彦
苏颖
佟贺丰
王大庆
王莉
王立学
王玲
望俊成
乌云其其格
吴广印
吴运高
徐峰
徐硕
杨朝峰
姚长青
袁军鹏
曾建勋
曾文
张超中
张均胜
张晓丹
张新民
张新民
张秀梅
张旭
张义芳
张翼燕
张寅生
张运良
张志平
赵辉
赵捷
赵俊杰
赵伟
赵筱媛
赵蕴华
赵志耘
郑彦宁
周杰
朱礼军
硕士生导师(所外导师)陈 功
崔源声
刘冬梅
刘 彦
邱卓英
孙 卫
王奋宇
王书华
王 艳
武夷山
科研部门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中信所设有4个研究中心、受托及代管4个学会团体、3个所属企业。
研究中心 :科技报告服务与产业情报研究中心、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情报理论与 ... 研究中心、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
学会团体 :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中国科技咨询协会
所属企业 :北京科信苑物业管理公司、北京万博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设施资源 馆藏资源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主要收集国内外期刊、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科技丛书、学协会出版物、学位论文、检索和参考工具书等类型的科技文献,设有院士著作馆,文献收藏量超过500万册,以参考性强、价值高的灰色文献为馆藏特色。同时,采购40余种国内外知名的文摘资料库和全文资料库。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以英文为主,占到文献总量的95%,同时兼顾少量的日文、德文、俄文和法文文献。收藏文献的载体类型主要包括印刷版、电子版(光碟版和网路版)、缩微版(缩微平片和缩微胶卷)以及少量的声像资料。
图书馆中文期刊从1977年开始收集,年收藏量4000余种,覆盖了中国内地出版的所有科技期刊;外文科技期刊从1968年开始收集,年收藏量4200余种,几乎覆盖所有中国以外工程技术类核心期刊。中文会议文献从1982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近5万册,年增量近3000册;外文会议文献从1968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10万余册,年增量3000余册,几乎覆盖世界上所有科技类重要学协会出版的会议文献。中文学位论文从1963年开始收藏,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硕士以上学位论文法定收藏单位,累计收藏学位论文114万余册,年增量20万余册;国外学位论文从1983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11.4万余册,年增量1万余册。美国 ... 科技报告从1958年开始收集,累计收藏近200万份,每年新增2万余份,是全国收藏年代最早的机构。收藏两院院士学术专著3300余部。
服务平台ISTIC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平台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该平台是面向统计分析、创新决策以及专利分析 ... 研究的专利
信息检索分析平台,主要包括中国发明专利资料库和美国专利资料库,数据总量超过600万条。
国际科技创新与决策支持平台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该平台是中信所自2007年始建,共有8000多条数据,
反映了世界各主要科技发展国家/地区科技管理与科技发展状况。
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料库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该平台收录有1万1千多条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各类信息,收录
范围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计画入选者、国家科技奖励获奖者、国家科技计画项目负责
人等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内容包括高层次科技人才基本情况、获奖与荣誉、科研产出等。
科技项目信息资料库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该平台收录了中外国家级科技项目约140万项,以及对应的科研
产出题录信息约20万条。资料库内容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产出的论文、专利等题录信息。
汉语科技词系统
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该平台是面向特定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组织系统,包括中英文、
定义、关系、属性、分类等知识,有六千余条核心词,四万余条基础词,近十万条知识。
术语服务系统
该平台是对术语知识进行规范描述、语义集成和统一服务的知识服务工具。
国际合作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英国、法国、德国、义大利、瑞士、瑞典、丹麦、奥地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荷兰、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 ... 、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代表国家加入的国际组织年份
国际组织名称
资格
197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信息计画(PG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
国家会员
1979
国际标准化组织情报 ... 会(INFC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情报网(ISONET)
国家会员
1980
国际信息文献联合会(FID)
国家会员
198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科技信息与经验交流网(ASTINFO)
国家会员
198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间信息与计画(UNESCO/IIP)
国家会员
1985
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
国家会员
1987
世界工程师联合会工程信息 ... 会(WFEO/CEI)
国家会员
2000
亚太地区信息网路(UNESCO/APIN)
国家会员
2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画(UNESCO/IFAP)
国家会员
2006
国际科学协会国际科学技术信息 ... 会(ICSU/ICSTI)
国家会员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至2016年,中信所系统收集美国 ... 四大系列报告,累计收集240万余份。2014年3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的"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至2016年,汇集各部门、地方科技报告6万余份。
1974年8月,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参加国家实施的"748"工程,开展"情报检索","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1978年12月,首次试验了中国"英汉题录机器翻译",与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的"英汉题录机器翻译"投入试用。
1983年10月,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在线上检索终端。
截至2016年,中信所先后9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两次。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1985年8月)
学术期刊 《情报学报》《情报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会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82年,为月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万方数据全文资料库、LISA(图书馆和信息科学文摘)、PЖ(俄罗斯文摘杂志)、INSPEC(科学文摘)收录。
《高技术通讯》《高技术通讯》(中文版)创刊于1991年、《High Technology Letters》(英文版)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联合办公室创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该刊被Elsevier Scopus资料库、美国《化学文摘》(CA)、 英国《科学文摘》(SA)及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CSTP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等收录源期刊。电子版加入到"学术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高技术通讯》英文版(《High Technology Letters》)加入DOA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全球科技经济瞭望》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主要有科技经济发展热点的相关专题、政策研究、科技与经济、科技计画与管理、经济管理、科技评估、调研报告、研究与思考、创新发展、各国科技发展综述等栏目。
《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先后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2015年度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2014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度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3年度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2012年度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专论、战略与决策、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政策、科技与管理、区域发展、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理论 ... 与案例、软科学研究成果与动态。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科技管理类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刊登科技资源(尤其是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评论,宣传和探讨科技资源管理的战略政策,探索和揭示科技资源管理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展示技术创新实践经验等。主要栏目有热点分析、专题研究、理论研究、实践探讨、信息动态等。
《数字图书馆论坛》《数字图书馆论坛》创刊于2005年,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刊,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设有特别关注、专家访谈、专题研究、技术前沿、套用案例、业界动态等栏目。
《情报工程》《情报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双月刊),该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数位化期刊群全文资料库(万方)、中国知网(CNK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资料库、维普、超星、Google谷歌学术收录。主要有学术前沿、理论研究、套用实践、专题、综述、书评、论坛、学会动态及讲座等重点栏目。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据2017年7月中信所官网显示,中信所用于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 :情报学、图书馆学
教学建设1959年12月,中信所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情报学教材--《科技情报工作讲义》。
截至2007年,中信所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401人,招收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406人,授予硕士学位548人。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中信所的标识由其英文简称ISTIC为元素设计而成,主色调为红色和蓝色。
文化精神中信所文化:开放、包容、创新、进取
现任领导职务
姓名
所长
戴国强
党委书记
赵志耘
副所长
郭铁成
刘琦岩
... 书记
孙成显
总工程师
袁伟
如何支持企业建立开发经营和科技创新一体化决策机制
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主要业务单位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是为发展国家科技事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各类科技信息保障。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各种类型和各种载体的科技文献信息并面向全国开展服务。信息资源中心下设资源建设部、信息服务部、院士著作馆、数字图书馆研究室。
1、馆藏资源
信息资源中心主要承担工程技术各学科领域内的文献资源建设任务。近几年来随着文献购置经费的不断增长,馆藏文献的规模、品种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发展,馆藏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特色化程度不断提高,文献的满足率和保障率达到了一定水平,初步具备了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功能和能力,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专业图书馆。
2、文献服务
信息资源中心目前实行365天到馆读者“一站式”服务、24小时全天候网上信息服务,技术手段先进,服务方式灵活多样。
(1)文献阅览服务
◆ 查目厅目录检索服务:提供本所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馆藏目录检索服务及读者阅览咨询服务;
◆ 期刊阅览服务:提供近两年中外文现刊及检索参考工具书阅览服务;
◆ 特种文献阅览服务:提供中外文过刊、中外文会议、学位论文等文献阅览服务;
◆ 缩微文献阅览服务:提供美国政府科技报告及七国两组织专利的缩微文献阅览服务;
◆ 电子资源检索和阅览服务:提供光盘或网络版资源的检索和阅览服务。
(2)原文提供服务
◆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注册用户的网上原文提供服务;
◆ 本所、北京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图书情报机构的馆藏原文代查服务;
◆ 向大英图书馆、加拿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国外机构提供长期的馆际互借服务。
(3)科技查询服务
◆ 国家、省、部、市、地等各级科研项目的开题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新产品开发与申报等的查询;
◆ 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的评估、认定以及科技查询人员的资格培训;
◆ STN系统欧洲服务中心FIZ中国总代理。
(4)论文收录引证服务
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人开具科技论文收录及被引用证明。
3、院士著作馆
院士著作馆在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倡议下,于2004年6月3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使命是全方位收集院士科技文献,建设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知识宝库;展示院士风采,传承院士精神,宣扬院士思想,传播院士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保障,为推动自主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院士著作馆现已收藏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近千位院士的3000多部学术著作和33000多篇学术论文,以及900多件院士风采物品,建有可供检索查询的院士信息系统。院士著作馆建有大型煅铜浮雕壁画《院士名山》,以汉代竹简的艺术形式镌刻捐赠著作的院士,以此教育启迪后人。
4、科研
数字图书馆研究室是信息资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开展检索语言和检索技术的研究,组织实施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规划。研究室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力,全面担负中心的信息技术支撑功能,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系统的可靠运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在英汉科技词库、汉语主题词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科技资料体系建设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此外,研究室还负责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以及国家标准的研究、开发与制定工作。
目前,信息资源中心正按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工程科技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为提高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
邮编:100038
战略研究中心
战略研究中心是中信所主要的业务部门之一,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科技专业背景、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中心主要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发展战略,开展情报分析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中心下设科技动态跟踪、知识管理、战略基础研究和战略应用研究等四个专业研究室,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围绕科技部的中心工作开展相关的情报分析研究,提供决策支持,并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情报服务;
◆跟踪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动态、科技战略、科技政策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在软科学研究领域,开展新学科、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
◆开展科学与科技决策支持研究,建设支持国家科技决策的信息资源库与知识库,开展知识服务;探索建立知识管理开放实验室;
◆开展科普统计分析研究,探索实践数字科普;
◆承办《中国软科学》、《高技术通讯》、《全球科技经济瞭望》、《科学》等刊物,以及《科技参考》、《互联网信息专报》、《决策参考》等内刊;
◆接受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资源共享促进中心
资源共享促进中心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属的研究中心,围绕科技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政府领域应用、科技资源共享行业领域应用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接受科技部等政府机构和行业机构委托,承担与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和促进相关的研究、实践、服务工作,促进国家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展竞争情报研究;促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专利、标准和技经贸信息的传播。
◆ 科技资源共享管理研究
资源共享促进中心主要致力于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共享模式、共享政策、共享技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情况等的跟踪研究,承担相关研究课题,完成相关研究报告,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服务
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需求,以国家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提供政府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咨询服务、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等服务。
◆ 产业信息资源整合服务
在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产业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重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与信息处理技术,以持续满足产业发展与集成创新为目的,集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和技经贸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展信息咨询、竞争情报咨询等服务。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业务定位于结合情报学研究应用实践的需要,开展知识组织技术、信息内容服务技术和情报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为情报研究与服务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其重点内容包括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服务元数据与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信息内容建设与服务等。
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管理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障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同时中心还承担着中信所信息安全和技术管理职责,为中信所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提供系统设计、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与服务等。
另外,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是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承担着相关文献标准的制定及日常管理工作;是中国情报学会计算机技术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中心也面向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和研究支持。
情报方法研究中心
情报方法研究中心下设图书情报研究室、科学计量学研究室、学会办公室和几个期刊编辑部。
中心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计量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的日常管理与运作,《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和《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同时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心的主要工作:
◆ 开展情报学理论方法与情报用户的研究。其中重点开展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信息构建、现代情报技术、信息管理与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 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中重点开展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科普研究;
◆ 开展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研究和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
◆ 承担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 接受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委托,协助开展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 承担《情报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大众软件》的编辑出版工作;
◆ 接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全国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78年开始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开展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即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8年起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10月,我所被人事部批准为首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管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部是中信所下属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归口部门。
主要任务:
◆情报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
◆图书馆学硕士生培养;
◆办好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
◆接受科技部及社会各界委托,开展各类在职教育与在职培训;
◆探索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拓展各类信息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全民信息化教育;
◆承担科技部计算机软件培训中心的相关工作。
中信所凭借自己知识密集的雄厚实力及其高层次的研究实践,造就了众多的情报信息领域专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导师队伍。到2005年,中信所研究生部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65名,颁发硕士学位299个;招收在职研究生379人,其中161人获硕士学位,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总人数为460名,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机关、信息单位、驻外机构和各类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除了学历学位教育外,研究生部还承担科技部委托的培训班和研讨班。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相关领域的培训班,包括计算机应用培训、信息分析师教师认证暨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全国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培训等,培训人员达数百名,满足了市场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中信所研究生部采取开放办学方式,与国内外同行和相关国际组织在人才培养、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选送部分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进修深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资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因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大量高层次知识创新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欢迎各界人士报考中信所,竭诚为您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学习机会。
南京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工作地点
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系统谋划,推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精神的全面落实。按照全省“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规划文本起草,明确“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规划咨询论证和修改完善,力争年内发布实施。论证启动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并按照《贯彻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要求,在今年上半年,召开全省科技创新阶段总结推进会议,晒出各市、各部门的落实成果,对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率先完成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五大类科技计划,统筹衔接各类专项计划,力争各类计划全部纳入科技管理平台。正式出台《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1+7”配套管理办法。指导专业机构开展改建和项目管理,开展专业机构改建情况中期评估机制,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专业机构逐步社会化和市场化。尽快建成并推动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平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管理服务平台、科技报告共享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全部运行。强化科技监督评估和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研诚信“黑名单”制度。
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争创成果转化示范区。以“互联网+技术市场”为核心,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成“线上”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信息平台系统的开发,力争于2016年10月投入试运行;全面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线下”科技资源、科技金融等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力争于2017年6月投入运行。依托山西科技创新城,抓紧设立并实质性运作山西煤炭清洁利用基金,重点支持现代煤化工产业、煤电一体化产业、煤层气抽采利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碳交易及减排、碳捕获及封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强化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煤基低碳重大专项的实施力度,编制好煤基产业创新链2016版,继续凝练实施一批煤基低碳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国际合作基地,努力在煤矿安全、清洁、高效、低碳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组织实施好煤基低碳联合基金的基础上,实施好山西“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煤基合成精细化学品专项研究基金”。同时,对2015年实施的重大专项招标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确保项目进展顺利、见效。继续布局一批高新技术重点项目。
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开发经营和科技创新一体化决策机制、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对话机制、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评审机制,原则上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立项评审专家组中,企业家和企业技术专家要保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完善开展技术合作、协同技术攻关、共建研发中心、共建技术联盟、共建产业基地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继续支持企业建立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夯实平台、人才、投入等创新基础能力,增强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举全省之力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全年力争新开工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55亿元。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继续引进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力争把科技创新城打造成山西省创新发展的引擎和世界低碳中心。完善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激励机制,着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和人才团队高地,构建开放共享与联合互动的科技创新网络,形成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重大创新基地布局。强化科技人才的激励和服务,在重点研发计划中开辟专门渠道,支持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力争2017年全省众创空间达到100个。加快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起全省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有序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资源服务。以太原和长治高新区、中北大学科技园为主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
完善创新治理机制,推动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实施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科技依法行政、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精准扶贫、加强公共创新服务供给、加强科技宣传工作。
国家科技部有哪些司
一、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简介
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南京市财政局下属的一个部门,是南京市公积金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部门。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南京市公积金的管理和服务,主要任务是负责实施公积金制度,维护公积金的正常缴存、使用和管理。 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实施和管理南京市公积金制度,包括实施公积金政策、监督和管理公积金缴存、使用和管理等。同时,公积金管理中心还负责推动南京市公积金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公积金管理制度,保障公积金及时、准确地按时缴存和使用。二、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服务
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为南京市公积金缴存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具体服务包括: 1、缴存管理服务: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供缴存管理服务,包括对缴存单位和个人的缴存金额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公积金缴存及时、准确地按时缴存。 2、服务保障: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为南京市公积金缴存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保障,确保公积金缴存单位和个人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公积金服务。 3、服务升级: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不断改进和完善公积金管理制度,保障公积金及时、准确地按时缴存和使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三、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的****
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位于南京市市中心,为了方便缴存单位和个人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公积金服务,公积金管理中心设立了多个服务窗口,可以提供现场办理服务,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供服务。 电话:025-83630999 网址:jgjj.gov.cn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秦淮路288号国家科技部有22个司局。科学技术部机关服务中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信息中心、国家遥感中心、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科学技术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科学技术部上海培训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科学技术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管理/代管事业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日报社驻外科技机构、主管社团、基金会。
好了,今天关于“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科技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上一篇:平面设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