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SEO优化 SEO优化

十大营销案例分析_十大营销案例分析论文

zmhk 2024-06-20 人已围观

简介十大营销案例分析_十大营销案例分析论文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十大营销案例分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十大营销案例分析的话题。1.市场营销商业案例与分析?2.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_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

十大营销案例分析_十大营销案例分析论文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十大营销案例分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十大营销案例分析的话题。

1.市场营销商业案例与分析?

2.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_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

3.广告媒介营销优秀案例分析

4.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5.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6.成功广告营销案例与分析

十大营销案例分析_十大营销案例分析论文

市场营销商业案例与分析?

       在确定营销计划之前,应先进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谁说实体店没落?看这一家销售额15亿的“爆款”超市

       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变得越来越快,逛超市都逐渐成为一种奢侈,更多的人习惯去便利店买东西,然后迅速走人。在义大利却有这样的一家食品超市,偏偏逆向而行,不仅主打“慢食生活+健康”的生活理念,更通过“超市+餐厅”的模式深入人心,2014年在全球只有28家店的情况下,年收入2.2亿欧元约15亿人民币。在纽约的一家分店,一天的客流便可达到12800人,这家超市就叫:Eataly。

       品牌起源

       Eataly的名字来源于英文吃Eat和义大利Italy的组合,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义大利食品超市。Eataly的创始人奥斯卡﹒法利内希望开办一家以持续性、责任感及分享为目标的食品超市。于是2007年在义大利都灵开办了第一家Eataly,马上引起了超乎想象的轰动效应。

       现在,你几乎在义大利的每个重要城市都找得到Eataly的座标,而且它还扩充套件到了美国、英国、日本、阿联酋等其他一些国家的重要城市中。Eataly在纽约曼哈顿的分店总投资2000万美金,于2011年8月开张,在开业不久后马上就创造了单日12800名到访者的纪录。

       是什么造就了Eataly如此受人欢迎?

       法则一:极致的体验深入人心

       1. 人性化的设计。

       很多时候,我们到超市要买一件东西立刻走,必须逛完整个超市才能找到收银台,而Eataly和传统超市不同,顾客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收银台,如果顾客着急,可以直接买完东西结账走人,而不用逛完整个超市。

       2. 颠覆传统超市的定义。

       Eataly不仅仅是一个食品购物超市,更多的还提供一种生活方式。Eataly将自己定位为“慢食超市餐厅”,所以走进去时,更像是一个食品市场,这里不仅陈列著琳琅满目的食材,旁边还有厨师、餐桌和服务生。每个陈列区旁都设有用餐处,顾客既可以选好食材回家烹饪,也可以直接让厨师为你烹饪好,直接在此享用。

       以纽约的门店为例,顾客可以坐在超市里边吃烤肉边看电视,逛累了可以在咖啡柜台坐下喝杯咖啡休息片刻,还可以去小图书馆里翻翻食谱。多样化的购物餐饮场景给顾客带来了极致的体验。

       3. 不一样的营销理念。

       Eataly并没有像其他超市一样,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Eataly的营销核心是饮食教育。Eataly的公关认同“透过教育才能创造新的顾客”。比如:

       Eataly收集了大量美食书刊,并且设定了一个小图书馆,顾客可以在这里看美食书刊,确定好要买的东西,可以在旁边的电脑打印出清单,再去购买。

       在处或餐桌上画上当季蔬果,让顾客认识当季食品,因为当季食物最便宜好吃,客人也可以购买食物生产季节的海报回家参考。

       Eataly的食品海报

       Eataly每个营业区经常针对不同年龄层,开办各类烹饪课、品尝课。这些课程的价格从30欧元到120欧元不等。比如义大利的传统烹饪课程,葡萄酒的品鉴及存放课程,小学生的食材的历史、特性、烹饪方法课程等等。Eataly精心挑选的厨师会耐心地传授烹饪方法,然后让学员们一起动手,并在最后分享自己的成果。

       法则二:看得见的健康产品理念

       在Eataly,到处可以看到一个大标语:吃是一种农业行为eating is an agricultural act,展示了独树一格的经营理念。品牌诞生初期,Eataly就 *** 起了一群以传统方式种植、生产食材和饮品的小农场和小作坊,Eataly宁可舍弃市面上常见的品牌,也要选择当季、本地以及个性化的商品。这里约一半食材产于本区,45%来自义大利其他地方,进口只占5%。商品是直接向约900位生产者采购,不额外收取上架费,这也减少了生产方和零售商之间中间环节的成本。

       为了推销这些小型生产者,Eataly不仅制作海报、小告示,举办试吃、品酒、烹饪课,还安排顾客参观食品产地,以轻松友善的方式,拉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距离。从一开始,Eataly就通过建立自己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直接关系,用合理的价格提供给人们最天然最健康的农产品。这个经营模式也启发了Eataly持续、责任、分享的价值核心。

       法则三:独树一帜的社交媒体推广

       为了让品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Eataly在社交媒体上花了不少功夫,通过自己创造的各种活动和节日,让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顾客学会慢下来,享受“慢食”的魅力。除了两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和Twitter以外,Eataly的官方网站也是这些活动推广的重要媒介。比如:

       无肉星期一:在这一天,倡导大家吃素食,同时宣传Eataly精致的素食选单。

       全国啤酒日:号召美酒爱好者齐聚Eataly的酒类专区,品尝美酒和小食。

       反情人节:这是Eataly想出来的奇怪节日之一。如果你2月14号没有地方浪漫,那就可以来Eataly的屋顶餐厅加入“One Night Stand”活动,从中午到午夜,EATALY提供了50多种啤酒佳酿以及美食,有些酒甚至具有巧克力口感。所以说,情人节那天没有被丘位元之箭射中没关系,错过这些美酒美食才是真的遗憾!

       总结

       Eataly在全球范围内都颇受欢迎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超市的设计和餐厅的食物的确令人惊喜,二是Eataly倡导的慢生活、慢食物的生活方式深受大城市居民的喜爱。

       在大家习惯于忙忙碌碌的今天,你可以慢悠悠逛超市的同时,选择自己中意的食材和菜谱。如果有幸遇到个好天气,到Eataly屋顶餐厅选择一个小圆桌,对着暖阳和高楼,俯瞰整个城市,简直让每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食客心醉神怡。

        二:

       丸美:电商成交指数飙升,全国销量比冠名前增长12%

       牵手《我们相爱吧》,谱写完美恋爱指南。丸美音意均同“完美”,和以浪漫唯美为内容基调的《我们相爱吧》匹配度高。节目以“爱eye,要谈弹出来”作为主题词,一语双关,实属绝妙。

       三对CP谈话中的自然提及、产品使用、礼品赠送等情节植入、品牌形象植入,演播室中以“爱要谈出来”为主线而展开的恋爱经验的交流、创意花字露出、各种甜蜜画面定格后盖上丸美邮戳、朋友圈微信广告的宣传造势等等,均多型别、全方位、极大地强化了节目与丸美的关系。

       电商成交指数飙升,全国销量比冠名前增长12%。通过冠名《我们相爱吧》,丸美在目标人群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升,全国单月销量比过去增长12%,成为丸美与江苏卫视成功合作的标杆性专案。

       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媒介部如是说:节目中,丸美品牌形象与节目内容不断出现良性互动,相辅相成。

       从反响来看,《我们相爱吧》前11期收视率在同档节目中稳居首位;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在百万以上的超过50个,总阅读量突破33亿,网路播放量近10亿。不仅如此,节目15-45岁女性人群成为收视绝对主力军,与丸美目标人群大幅度重合。

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_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

       在确定营销计划之前,应先进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成功的案例分析,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一:

        转战互联网 为什么连微软、IBM都这么难?

        IBM大幅裁员11万人的消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虽然IBM否认没有这么大规模,但这个如日中天的企业正在快速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几乎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中国的阿里在美国上市当日,市值高达1300亿美金,2015年计划招聘上万人。一涨一跌,让人唏嘘不已。

        老牌企业的基因:优势还是劣势?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联网从业者,应该说是最早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最早的互联网的机会也是给了IBM的。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巨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资开发网络。但IBM最后也没能抓住这次机会,但却诞生了一个新的巨人:思科。

        后人 总结 说,是因为IBM过于依赖企业客户。此话对,但也不对。表面原因是这样,背后的原因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因。

        企业与人一样,有它的基因。当一个企业成功的同时,特殊的印记,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难改变,也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路径。IBM强大的基因,不仅让它与互联网的第一桶金擦肩而过,而且也让它错过了互联网无数的发展机会,最近一个机会是云计算。IBM在云计算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然没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实,这就是IBM的基因。围绕企业、大企业、大客户,做硬件、做软件、做服务,而不是针对个人用户。

        企业与人一样,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与人一样,这种基因有优势的地方,也有不足,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无所不能,包打天下。

        不只是IBM,其实又有哪个老牌企业抓住了互联网的机会?

        最早有互联网机会的,除了硬件设备厂商,就属于运营商了。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是它的实名用户,但谁又抓住了?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都曾投巨资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但都以失败告终。

        10 多年前,中国电信投巨资建设了互联网信息业务平台“互联星空”,10余年下来一直亏损,现在已经完全转入后台服务,变相倒闭了。原网通公司2002年投资5亿,组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天天在线”,不到两年即倒闭关门了。8年前,中国移动也曾大力推出移动梦网,但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会提到移动梦网?

        有人说,这是因为是国企,是垄断造成的。这显然并不正确。

        不止国内的运营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尽互联网先机的运营商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无论是美国的AT&T,还是欧洲,或者日韩的运营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

        不仅仅是运营商,很多成功的企业,甚至是所谓互联网新贵,也都没有抓住每一次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为什么?

        1998 年,微软公开提出转战互联网,但时至今日,微软仍然是一个软件企业。微软曾经开展过各种互联网信息业务,如即时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没有大的发展。MSN现在已经关闭,bing还在苦苦挣扎。2000年笔者做过调研,当初IE浏览器在中国的占有率是99.98%。如果微软当初把IE浏览器免费,就可一统江湖,也就没有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如360的机会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到?

        Yahoo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有互联网先机、有资金、有互联网思维,至今却挣扎在持续的衰退中,市值已经萎缩到了最高峰的1/3,为什么?

        新浪曾经是中国互联网的新贵,有钱、有人,但在后来互联网信息业务发展中出现的游戏、社区、电子商务等机会上,都做过积极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一个网络媒体公司,这又是为什么?

        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机会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后还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简单,博客、微博都是媒体平台,是最适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腾讯依靠QQ,掌握了中国互联网最基本的用户,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天花板。业界一直认为,腾讯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复制,其他企业机会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业界咒骂。微博出现的时候,腾讯依托QQ,迅速获得了倍数于新浪的微博用户,但却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腾讯微博部门彻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却成功上市,为什么?

        腾讯也曾经尝试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以游戏收入为主,这些年真正的新业务,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诞生,也是其优势基因,是QQ的升级版而已。

        不止在IT以及互联网领域,其他领域也一模一样。

        2000 年,联想投资举办了门户网站FM365,2年后倒闭。2000年,联想投资新东方在线,2002年撤资。种种互联网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当然,不是联想不够优秀,联想与HP、戴尔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机业务。联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于这还是制造业,更强调营销的制造业。HP、戴尔至今连手机业务也没有抓住,苦苦挣扎在日益衰落的产业泥潭里。

        新东方2000年创建新东方在线,进军在线 教育 ,但15年后,其收入仍然不能进入上市公司报表。仍然活着,已经是万幸。无独有偶,课外辅导机构好未来2010年在美国上市,融资的主要诉求就是做在线教育,四年过后,2014年,好未来在线教育业务是发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仅占好未来总收入的4%,仍然亏损。教育与在线教育,这么小小的门槛都难以跨越,为什么?

        以上种种,分析下来,都有具体原因,比如人才团队的问题,业务模式的问题,战略失误的问题等等,但最后都可以笼统地说:基因!

        老牌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

        基因是复杂的,涉及机制、 文化 、队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碍。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说对自己进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对互联网有着深刻认识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__民有一句话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学诞生的,做电子商务的不是百货大楼,互联网金融也不是银行的杰作。

        这种基因非常复杂,分析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管理的问题。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自动形成了一套围绕其核心业务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 方法 ,是与其业务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统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环节。比如薪酬体系,一定是围绕主营业务确定的,无法与新业务需要的人匹配;比如业务流程与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适合新的业务管理,尤其是和其主营行业特性较远的产品与服务。

        一个新生的产品与服务可以在一家老企业诞生,但发展起来的概率肯定是零。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是一个“异类”,处处不合适,处处需要特批,几乎是与整个系统在对抗,所有的时机就被耽误了。不用妖魔化,没有人,没有哪个部门与你作对,这是一个系统,不适合新业务的系统。

        管理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成功的企业,在经历了创业期、发展期后,很快就需要进入一个防范出现大问题、大错误,以稳定发展为主的管理模式,是无法给新业务提供空间的。任何一个大企业,其实在管理上,都难以说有活力,管理几千人,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实际上需要把每一个人当螺丝钉去管理,否则一定会大乱。因此,在成熟企业里,大家讲的是风险控制,是流程规范,是人人防控。而对于任何一个新业务、新产品与新服务,在一开始,是不能讲严格与规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讲流程规矩的快速反应,不断犯错,是人治,不是法治。但这都不容于一个规范成熟企业。

        表面上,所有大企业都有其业务拓展部门,都有其容错率,但这种宽容度永远是在一个范围与制度之内的,而且往往与一个全新业务的要求有本质的差距。

        第二,人的问题。原来的基因里很难产生能够开拓新业务的人。我们经常说,投资的核心是在投人,一个即便是错误的计划,只要人优秀,最后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方向。但在一个很成熟的企业里,经过多年的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已经自我沉淀积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与文化的核心骨干,很难诞生适合新业务的人,即便花巨资引进所谓优秀的专业团队,最后也会很快因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说扩大发展的问题。

        第三,文化的问题。

        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创始人与核心骨干,逐渐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与理念,小到用人的类型、员工活动,无处不在。在这种企业里,一句无意或者有意的风险提示,往往胜过一颗勇敢的心。因为人的类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会处处碰壁,无法融入。

        文化是一个弥漫在空气中的东西,一时没有明显感知与不适应,但日复一日,怨气日盛,最后让新业务与新人类无法生存,自动放弃离开。

        企业的基因表现还有很多,但核心我认为是以上三点,这已经足以杀死所有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

        因此,对于所有成熟成功的企业来说,一定要清醒,你虽然有钱、有人、有 渠道 、有资源,但很多新兴的产业不是你的机会,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这已经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而是你的基因决定你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

        企业与人一样,核心的发展思路是扬长,走你擅长的路。在业务的发展上,一定是顺势而为,顺着你核心业务的紧密链条发展,而不是贸然跨领域行业去做。如腾讯做微信,而不是微博、电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戏、电商等。

        那么,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与机会,尤其是跨度较大的行业?考虑到基因的因素,我们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阵厮杀,更实际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资本的手段参与如收购、参股等,参与但不控制,至少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营决策和运营,如Yahoo投资淘宝等。虽然Yahoo的衰败不可阻挡,但它却以支付宝大股东的形式再生。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聪明的改变基因,获取发展的办法。

        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二:

        菜篮网:一个雷军十分钟就可能看上的生鲜电商

        这是一家令人“脑洞大开”的生鲜电商企业,其很多做法都与生鲜电商通行做法不同,甚至“背道而驰”。

        比如,在 商业模式 上,菜篮网选择了做生鲜电商中难度最大的——蔬菜(相比之下,水果的难度小很多),且做大众市场。不过,就是这样一家看似不走寻常路的生鲜电商企业,已经实现了每天3000单的业绩水平。如果达到5000单,将实现盈利!可以说,这家生鲜电商走的是一条迥异于其他生鲜电商的O2O。

        O2O:加盟店的作用不仅仅是引流

        既然做的是O2O,那么,菜篮网如果仅仅只有线上,就不叫真正的O2O!

        很多垂直类生鲜电商都面临一个问题:落地难!如果要在线下建设门店,毫无疑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要命的是,一旦线下门店没有足够的流量,单店不能盈利,最后岂不是为房东打工,O2O也无从谈起!

        当众多生鲜电商都在对开线下门店望而生畏或踯躅不前的时候,菜篮网不仅开店速度奇快(预计加盟店很快将达到2000家)、流量充沛(排队买菜司空见惯),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什么投资!

        菜篮网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然开店成本这么高,菜篮网干脆整合社会资源,与一些小店合作(只要有流量,可以和烟酒店、水果店、理发店合作),开店中店。

        像这样的加盟店(店中店),主要有三大功能:引流、注册、充值。

        怎样实现引流呢?菜篮网在店中店只做单品,且是超低价爆品(甚至平进平出),目的不为盈利只为引流。价格低到什么程度呢?绝对超乎你的想象:零售价相当于郑州万邦批发市场按吨购买的批发价,这样的廉价爆品对居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单日单品种销售量达到数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虽然价格非常低,但居民不可能只买一种菜,但加盟店仍然每天只做一款产品,是典型的饥饿营销。

        对加盟店而言,他们的好处是什么呢?低价爆品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实体店,最要命的就是没有流量。

        加盟店和菜篮网合作之后,不仅仅给菜篮网引流了,也给自己引流了。这是因为,单款爆品会带来相关消费。无论对菜篮网还是对加盟者而言,消费者买菜,通常不会只买一种,如果消费者想要更多的菜品,店主就可以引导其注册成为菜篮网的会员。

        对合作店面而言,消费者通常不会只买菜,这样就带动了加盟者的关联产品(比如酱油、调味品、生鲜等)的消费,实现双赢。

        当然,对菜篮网而言,线下门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自己引流,那么,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线下门店也卖菜,那么,引导消费者注册之后,消费者在线上买菜了,会不会对线下销售产生冲击呢?当然不会,线上和线下产品是两个体系,且线下门店只做单品爆款(这是线上没有的),所以不存在线上线下冲突的可能性。

        至此,我们认为,引流不存在障碍了,不过,要实现O2O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利润分配!

        创始人姜晓宇认为:如果仅仅只有线上没有线下,那就不叫O2O。

        菜篮网的绩效是这样分配的:如果某位顾客在某家加盟店注册充值,那么今后这位顾客在菜篮网买菜,这家加盟店永久参与利润分配(当然背后有一套体系来实现),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门店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

        高频次接触和服务质量赢得口碑

        通过线下加盟店和低价爆品引流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转化率。

        菜篮网这样一家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有着惊人的转化率。

        我们随机查阅了某天菜篮网的相关运营数据(2015年7月8日):当天订单量为4690,独立UV为9344,转化率为50%。

        菜篮网的高转化率是如何实现的呢(京东为2%?5%)?CEO姜晓宇很肯定地说:“靠服务!”

        在公司的绩效考核上,菜篮网对员工的考核只有三个指标:客户满意度、员工积极性、培养人才。

        没有具体的销售目标,就是为了将服务做到极致!

        比如,菜篮网创造了生鲜电商的几个第一:第一个提出所有生鲜产品无理由退换货。只要顾客打服务电话,确保在30分钟内解决问题。

        如果顾客不愿意更换产品,坚持要退货呢?姜晓宇表示:“无条件退款,在4个小时内把钱退到客户指定的任何地方(比如菜篮网会员卡、银行卡、支付宝等),一切为了方便用户。”

        菜篮网还是第一家全场没有运费(网站上就没有运费这一项)的生鲜电商。即使客户买一毛钱的东西,菜篮网都免费送货。姜晓宇表示:“还真有客户,就是为了试一试菜篮网的服务,真就买了一毛钱的东西,菜篮网真就给送货,一来二去,被菜篮网真诚的服务所打动,最终成为忠诚的顾客。”

        每人每天只送60单

        菜篮网还有一项极具特色的做法:配送人员每天只送60单,其余的时间陪客户聊天,甚至看小孩、修马桶的活也能干。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和接触频率,菜篮网严格限定每位配送人员的服务范围:每位配送人员,就是只给180?240户提供服务。

        您可能会问:这不是资源浪费吗?菜篮网有自己的商业逻辑:与客户见面的频率越高、黏性越大,客户满意度、重复购买率越高。商业的基础是什么——信任,菜篮网的配送人员用高频次的接触和帮助客户来赢得信任。姜晓宇打趣说:“这已经不是配送人员,而是家庭私人助手,我的配送人员的活动范围就是300米,这样他做3?6个月之后,比物业、邻居都跟你熟悉。我要的就是信任,一旦这种信任完成,就是牢不可破的壁垒,即使天猫、京东这样巨头涉足这一领域,也没戏。”

        姜晓宇踌躇满志地说:“未来,我就不仅仅是卖菜,还可以导入价值更高的产品,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更多需求。我们做的是智慧社区,思路就是用高频次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带动高附加值、低频次产品的销售。这就是整个商业模式的蓝图。”

        未来,菜篮网甚至可以顺便就把物业的活给干了。

        当然,要实现从3000单到5000单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人员、车辆、冷链设备等)。姜晓宇坦承,由于扎根郑州这样一个二线城市,融资难度就比一线城市要大。

        姜晓宇丝毫不掩饰他对资金的渴望,甚至打趣说:“如果我和雷军聊十分钟,他一定会投我这个项目。

广告媒介营销优秀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 (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供大家阅读!

       

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1:张裕用心良苦做市场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办于1892年,至今已有107年历史。她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产品有白兰地、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中成药酒和粮食白酒六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8万余吨,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百年张裕 历经坎坷创辉煌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著名华侨巨商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张裕之命名,前袭张姓,后借?昌裕兴隆?之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裕终于酿出了高品质的产品。1915年,在世界产品盛会?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中国葡萄酒从此为世界所公认。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环境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裕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然而,名牌不等于市场,金字招牌对于张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却不足以使张裕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在改向市场经济的头两年中,由于市场观念差,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盲目生产,等客上门,受到了市场的惩罚:1989年,张裕的产值较上一年下降了 2.5%,产量下降了26.2%,6 条生9 线停了4条,1/4 的职工没有活干,近一半的酒积压在仓库里,累计亏损400多万元,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关键时刻,张裕人并没有躺在历史上顾影自怜。在积极 反思 失败原因,努力摸索市场规律,下功夫钻研营销后,公司树出了?市场第一?的经营观念和?营销兴企?的发展战略,实现了2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企业由?销售我生产的产品?转变为?生产我销售的产品?,一切围绕市场转;

        二:是由?做买卖?转变为?做市场?,从?推销?变成?营销?。这两个转变使企业的经营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和推销问题,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调研、决策、实施、监控的有机结合,在满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在正确营销观念的指导下 1997、1998 连续两年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高居同行业榜首;在 1998 年度全国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查中,荣获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实际购买品牌和1999年购物首选品牌三项第一。

        二、群雄逐鹿 红酒市场竞风流

        葡萄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能。葡萄发酵时能产生十几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缓解氧化反应、清理动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脏疾病。同时,葡萄酒还有助于消化,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B12和多种矿物质,可以使人容颜丰润。

        近几年来,随着国人饮食健康观念的增强,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倍受青睐起来,其消费骤然升温,成为酒类市场的新宠。1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洋品牌和400多个国内生产厂家和品牌在我国市场汇聚,一竞风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国内葡萄酒生产年产量达万吨的企业已经超过 20 个,称得上葡萄酒生产巨头的企业只有张裕、长城、王朝 3 家。据统计,实力雄厚的 3 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张裕19.35%、长城16.09%、王朝15.57%。消费者对3个品牌的熟悉程度分别为张裕73%、长城35%、王朝30%;消费者最常喝的葡萄酒品牌张裕占43%、长城占19%、王朝占15%。其中我国驰名商标张裕葡萄酒是消费者最熟悉又最常喝的品牌。

        在经历了一场与洋酒的生死较量后,国产葡萄酒尤其是国产干红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据统计,1996年国内干红酒的消费近4万吨中,国产干红超过2万多吨,而洋品牌酒只有约 1 万吨。自 1998 年起,张裕、长城、王朝三家就占据了 6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野力、龙徽等十几种品牌则成长第二梯队,占据了剩下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杂牌洋酒组装厂家、小企业、小作坊则生存艰难,几乎没有市场。1998?1999年,倒闭葡萄酒厂上百家。

        三、培育市场

        张裕用心良苦 1998 年底,张裕营销公司的市场调研部,在分析全国各地反馈回来的市场信息时发现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城市的葡萄酒的终端消费者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地区葡萄酒个人消费比例很高,市场销量比较稳定;内地城市主要为公款消费(占 70%以上),市场销量起伏也较大。同时对终端消费者的心理调查表明:沿海地区消费者看重的是葡萄酒的保健功能及 文化 品位,而内地消费者则看重的是身份标志和时尚。这表明沿海地区的葡萄酒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步入速度减缓的市场成熟期,而内地城市则处在感性消费阶段,处在市场上升期。但因为我国葡萄酒的主要消费区域在沿海地区,故而可以推测:1999年的葡萄酒市场增长速度将放慢,张裕公司必须相应调整营销的策略,加大市场培育和开发的力度。

        张裕很清楚:与啤酒、白酒比,葡萄酒的市场规模实在太小,整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充其量不到 100亿元。现在平均每个中国人葡萄酒年消费量只有 0.3 升,世界平均水平的 1/20。而国人以白酒为主的酒类消费习惯是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饮食业的一大特色,短期内很难改变,引导消费须下大功夫。假如每个中国人每年消费两瓶葡萄酒(1.5 升),那么就需要 195 万吨葡萄酒,市场规模即可达到 780亿元。这表明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为了培养消费者,张裕着力于?沟通?。受价格因素限制,经常性的葡萄酒消费者,主要是中高收入阶层,另外,行政管理层人士也是不可忽视的主流消费群;偶尔性消费者,则以年轻人为主。张裕沟通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些人,即将经常性消费者巩固下来,让偶尔性消费者逐渐转向经常性消费者,同时开拓新的大量新生性消费者。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经常性消费者而言,张裕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整合传播,主要展示葡萄酒的健康、自然及其文化内涵?葡萄酒的品味和格调。它们通过对经常性消费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如高品位杂志、体育节目、酒店等,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提高葡萄酒在这些消费者心目中的亲和力,同时通过一系列品牌策略,树立起张裕东方红酒经典形象,以?传奇品质,百年张裕?作为主题,也使对葡萄酒的系统传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偶尔性消费者而言,张裕则侧重于诉展葡萄酒本身的时尚色彩,通过对大众传媒的控制性传播,传达各种葡萄酒的时尚资讯,营造出一种氛围,即把葡萄酒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进行推广,使其成为时尚潮流中一部分。如在报纸上开辟醒目的葡萄酒消费专栏,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葡萄酒的各类专题,举办各种葡萄酒知识讲座等。通过日积月累的渗透式传播,让消费者开始树立这么一种心态:选择葡萄酒就是在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事后的调查表明:很多消费者都受到了这种传播的影响,并逐渐喜欢上了葡萄酒。

        从 1998 年起,张裕通过一个声势巨大的全国性活动,为其找到了很多新生性消费者:这就是它近两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展?。百年张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合璧的张裕在市场开拓中越来越强调一种文化认同,即强调自己的东方个性。基于中国 传统文化 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展?,利用大量的和史实,详细介绍了中国葡萄酒 2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新千年,张裕对 1999 年市场的预测得到了证实,葡萄酒开始进入消费平台期。但整个张裕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销售收入超过 13.61亿元,比 1998年上升了 36%。在 2000年张裕的营销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且一如既往?用心良苦?。张裕表示:这种培育市场的工作他们将一直做下去,力争在未来两年内把销售网络延伸到县一级,市场占有率再提高 10个百分点。

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2:香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营销策略

        在香港,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这并不夸张。香港作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不足110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云集了来自世界40个国家的数百家银行,其中包括全世界100个最好的银行中的80个国际性大银行,368个授权机构和地方银行代表和以及近1500家支行。香港11.6%的人口从事与金融机关的工作,每一个香港人的生活都与银行、金融密不可分。一张小小的信用卡就足以体现这种联系。信用卡为香港人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信用卡业务也自然成为商家必争之地。香港信用卡市场潜力大但竞争者众,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各银行积极展开促销手段,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汇丰银行是香港分支机构最多的银行之一,它拥有相当完善的硬件设施。持有汇丰银行的信用卡,可在遍布全球的420万家商户消费,在世界9000部环球通自动柜员机及全球20万间特约服务机构提款。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汇丰银行的信用卡还附带了3种额外服务:第一,30天购物保障。使用信用卡所购之物如有损坏、失窃,可获高至3000港元的赔偿。第二,全球旅游 保险 。持卡人在旅游期间享有高达200万港元的个人意外保险,包括行李遗失赔偿,法律支援、保障及意外医疗津贴。第三,全球紧急医疗支援。持卡人只要致电就近热线,可获医疗咨询和转介服务。同时,持有信用卡可亨受租车与有多家名店消费的折扣优惠,还可通过积分计划换取香港多家名店和餐馆的现金礼券。所谓?积分计划?,是指每签账或透支现金1港元,对应某一分值,在银行规定的时间段中,凭累积的分数,可免费或以优惠价换取礼品、旅游或奖金。另外,汇丰银行还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以及各个时期的 热点 采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卡种。比如,为了争取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汇丰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采取的策略是免缴首年年费,申请时赠送小礼品。在?98世界杯 足球 赛期间,汇丰银行利用这项全球瞩目的体坛盛事针对球迷推出了?世界杯万事达卡?。这张信用卡上印有?98世界杯足球赛的标志,并邀请球王贝利为其作 广告 宣传。另外,申请该卡可享受三种优惠;得到现金100元的体育用品名店购物券3张;凭卡在3家特约体育名店消费,享受九折优惠;获取最新的体育咨询。同时也享有30天购物保障,可参与积分计划等。所以,该卡一推出,就得到广大球迷的欢迎。

        东亚银行是汇丰的强劲对手。在香港地区,东亚推出?世界通?信用卡。持有?世界通?,可在全球有?Visa nterlink?标志的商户直接购物,手续费全免,还可方便地转账给海外的亲友。而在香港大学校园内,东亚银行采取了与汇丰不同的营销策略。东亚银行推出专门针对香港大学生及教职工的信用卡业务;港大智能卡和香港大学信用卡。港大智能卡(HKU Snart Card)最特别的功能是:兼作大学学生证和教职员证。在智能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在港大校园内及所有Visa Casb商户付账时,持卡人无须签名和输入密码,在校外的自动柜员机上也可方便地进行各种操作。东亚银行还针对学生价格弹性大的特点,对学生卡实行在校期间年费全免及积分优惠计划等鼓励 措施 。另外,东亚还与港大合作,为持卡学生提供数项与在港大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优惠:如持有东亚卡,可直接申请体育中心会员证,免缴大学学生会终身会籍会费800元;可在办理图书证时节省500元押金;申请港大某计算机中心的电脑网络服务年费可获折扣优惠等。为表明银行与港大的相互支持,他们还声明将香港大学信用卡每月签账额的0.35%转赠港大?教研发展基金?,以后每年年费50%亦拨入该基金。这样,东亚银行便树立起支持 教育 和与港大水乳交融的公众形象,赢得了港大师生员工的信赖。

        香港的其他银行也采取各种措施来推销他们的信用卡。比如,花旗银行迎合香港人中?追星一族?对?四大天王?的崇拜心理,邀请郭富城推出系列广告。只要申请花旗信用卡,除免交首年年费外,持卡可获赠?98郭富城演唱会门票?2张以及?郭富城?腕表一只。这一促销自然得到了?郭富城迷?的热烈反应。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信用卡则以优先订票(演唱会、体坛盛会、舞台表演)和复式积分(积分采用复式计算)及长达7O天的免费还款期来吸引客户。

        总之,在信用卡促销大战中,消费者们看到的是精美的卡片,诱人的优惠条件、丰厚的礼品和动人的广告词,然而隐藏在其后的却是高超的营销策略和巧妙的金融创新。

        一)、价格策略

        即银行通过降低信用卡这种商品的价格来吸引顾客。顾客用于购买信用卡服务的价格构成包括发卡费、信用卡年费、转账手续费、透支利息、资金沉淀及挂失补卡费等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银行都纷纷降低甚至免交各种手续费用来争取客源,最典型的是免费办卡、豁免年费、免费转账等,因此,这部分收入在银行信用卡业务利润构成中的比例有减少的趋势。而降低价格的策略成为最基本的信用卡营销策略。为鼓励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行为,各银行又推出低透支息和优惠积分计划等措施,以便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息收入。更重要的是,借此增加顾客在特约商户的消费,提高商户佣金这部分收入。这样,商户的佣金在银行信用卡业务利润构成中的比重将会增大,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利润增长点。

        二)、服务策略

        即银行通过完善信用卡基本服务和增加信用卡附加服务来打动顾客。信用卡的基本服务有透支便利、存取便利等特点。在信用卡大战的初期,银行往往在提高基本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如提高ATM通存通兑的便利性,增加商户POS联网的范围,完善开销户、授权、挂失、补卡服务。但当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服务策略就转向增加信用卡附加服务上来,如信用卡附带购物保障、旅游保险、全球医疗紧急支援、优先订票及诸多商户的打折优惠。完善信用卡的各种服务,不仅能使持卡人体会方便快捷的消费感受,还能使持卡人获得信用卡带来的诸多优惠和安全保障,体现了银行对持卡人的全面照顾。这种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创新,更能引起顾客的好感,受到市场的青睐。

        三)、产品策略

        即银行通过开发针对细分市场的异样化产品,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针对持卡人年龄、职业、收入、 爱好 等特点,可划分出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具有特殊服务功能的卡种来赢得消费者。如为球迷推出世界杯足球卡,为某一大学的师生推出大学信用卡,为歌迷推出明星卡,这些产品创新都能更确实具体地满足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所以更能被这一市场的消费者接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个性化要求会愈来愈高,因此,金融产品的设计也必须从面向诸多存在共性的消费者的大市场转而面向具有鲜明个性和特殊需要的少数甚至个别消费者的小市场,这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必然趋势。

        香港社会的经济发达程度远高于内地平均的经济水平,其金融市场也因自由和法制的社会特质而得到充分竞争和全面发展,因此,香港的金融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对内地而言,香港的回归带来了两地金融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借鉴香港银行业在金融创新上的成功 经验 显得更为现实和具有积极意义。

        香港银行信用经典成功市场营销案例点评:

        有比较才能知道差距。香港银行推销信用卡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与内地相对沉寂的市场比较,实有天壤之别。这固然有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差距,但更多的是观念。现在的商家应着力开发市场,只有使潜在市场变成了现实的消费市场,才有利可图,且是大利。内地的市场开放策略应从推销型向营销型过渡。

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3:顾客就是上帝-卡特皮勒公司成功之道

        卡特皮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和矿山设备制造商,同时在农用机械和重型运输机械领域也占有相当地位,目前公司的价值已超过160亿美元。回顾卡特皮勒所走过的道路,其首席执行官Donald V.Fites认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产品分销系统。在全世界,卡特皮勒公司有186个独立经销商,他们出售公司的产品并提供产品支持和服务,成为架起在公司与顾客之间的桥梁。除了对一些国家新开放的市场、原始设备制造厂和美国政府外,卡特皮勒公司的产品都是通过独立经销商来经销的。这种现象在其他竞争者那里是看不到的。Fites认为,在当地找经销商要远比自己企业设立经销机构有利。因为卡特皮勒的经销商都是在当地有一定历史的企业,他们已深深地融入当地的社会中,他们对当地顾客的熟知程度和因此而建立起的与顾客的亲密关系,值得卡特皮勒在这上面花钱。另外,卡特皮勒的产品都是高价值的固定资产,它们的折旧期较长,但它们通常都是在建筑工地、矿山这些环境恶劣的地方作业,就是最好的产品也要发生故障,而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给使用者带来经济损失。通过经销商,卡特皮勒公司形成了世界上最快捷、全面的零件运送和维修服务系统。公司承诺对于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卡特皮勒产品,都可以在48小时内获得所需的更换零件和维修服务。

        但是,仅有一个形式上完善的分销体系并不足以使卡特皮勒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卡特皮勒和经销商的关系远胜于一纸合同上所注明的权利义务关系,他们之间更是一种家庭式的亲密关系。经销商不仅仅是卡特皮勒的产品运到顾客手中的一个 渠道 ,而且还是将顾客的意见反馈回来的一个渠道,这样经销商的职能也不仅仅是销售产品和提供售后服务,而且还能促使公司生产出更符合顾客需要的产品。

        例如,卡特皮勒在80年代初期推出了D9L式履带 拖拉机 。这种机型采用了一些新的设计方案,因而被认为可以提高使用效率,相应地,该机型的价格也要高于传统的机型。但是当D9L在世界上卖出几百台之后,一场灭顶之灾悄然而至。一些拖拉机在工作到2500小时之后,就开始出现故障了,这表明D9L远没有当初所设想的那么好。这一问题足以动摇卡特皮勒在行业中的霸主地位从而让竞争对手有机可乘。为了挽救公司,各地的经销商都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帮助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的补救措施,如迅速 修理 已出故障的机器,及时检查那些一时还没有发生问题的机器。各个经销商之间也充分合作,如一个英国的经销商派出人员来帮助在沙特的经销商处理这类问题,而有的经销商为了对顾客负责,日夜服务,随叫随到。终于,一年以后,所有的D9L机型都得到了检查和维修,用户的停工待修时间被压缩到最短,大大减少了可能有的经济损失,顾客的抱怨消失了。同时,公司的设计人员也及时更改了设计,从而D9L产品成为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

        这种与经销商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它是卡特皮勒执行一贯的原则和努力的结果。Fites所提出的下面几条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原则用值得管理者们借鉴:

        不对经销商进行压榨。许多企业所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当发现市场不景气时,就开始压榨他们的经用商以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一旦发现有什么有利可图的生意时,就马上越过经销商,把生意拿来自己做。这样,虽可以获得一时的利益,却会长久损害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70年代,有一次,阿拉斯加的企业要求卡特皮勒直接将产品卖给他们,否则他们就购买竞争者的产品。但卡特皮勒并没有让步,而是坚持让对方从其经销商处购买。因为经销商可以为产品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卡特皮勒认为,如果绕过经销商,就等于在自断臂膀。

        这一原则在整个行业都遭受到不景气的冲击时,效果更为明显。如在墨西哥的经济萧条期,卡特皮勒的5个经销商都渡过了难关,而其竞争对手的经销商却是全军覆没。当经济环境好转后,卡特皮勒成了惟一的供应商。

        向经销商提供除产品及零部件以外的其他东西。除了提供产品和零部件外,卡特皮勒还帮助经销商向顾客提供分期付款等信用担保,同时在存货管理和控制、物流、设备维护工作程序等方面给经销商予以支持。例如,公司每年都要印刷多种书面技术材料提供给经销商的技术人员作为参考,并随时按照经销商的需要向他们的员工提供培训服务,其中包括如何制定企业计划、如何预测市场、如何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如何进行营销、广告等方面的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卡特皮勒正在建立将全部经销商和公司总部、公司的供应商和仓库相互联接起来的庞大复杂的全球电子联络系统。这个系统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能做到对所卖出的产品进行远距离监控以及在公司的经销商、公司、生产厂家之间实行零部件的库存分享。所谓远距离监控就是指要做到无论一台机器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经销商乃至公司总部都能随时了解其运行的情况。

        与经销商经常深入而又坦诚的交流。Fites认为在卡特皮勒和其经销商之间不存在什么秘密。经销商对卡特皮勒公司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他们提供给公司自己的财务报表和关键的营业数据,如果两者之间不是高度信赖的话,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同时,卡特皮勒公司也最大限度地开放了自己的信息资源。所有公司的雇员和经销商的工作人员都能从电脑中得到关于销售趋势及预测、顾客满意的调查数据等即时信息。  每年,卡特皮勒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要与经销商的高层管理人员举行一些地区性的会议。在会议上,他们就每一个产品线的销售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双方各应该做些什么进行讨论。另外,公司还定期邀请所有的186个经销商在Peoria总部所在地)进行为期一周的会议,主要是对公司的战略、产品计划和营销政策进行全面的回顾。

        卡特皮勒公司的各个层次的人员与经销商的人员之间都有着许多日常的接触。在较低的层次上固然每天都要进行沟通,经销商的主管人员和公司的高级职员一周谈几次话也并不是件稀奇事。特别是在过去的s年中。卡特皮勒公司有意识地增加了员工与经销商之间的接触。1990年所进行的重组使过去的职能部门转变为一个个利润中心,从而使得公司中的每个人从最年轻的员工一直到首席执行官都与经销商主动接触。这种频繁的互动关系使得公司更多、更快地了解市场第一线的情况。

        把经销商留在卡特皮勒大家庭中。卡特皮勒公司通常更愿意与家族企业打交道,因为他们认为家族企业比公众企业在管理政策上更具有一贯性。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卡特皮勒公司的产品寿命周期一般在10-12年左右,有些高达20-30年。而在公众企业中,首席执行官的任期一般最多只有5-6年,从向顾客提供一贯性的服务这一点来说,公众企业有可能不如家族企业那样稳定。

        卡特皮勒还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经销商的子女们从小就对卡特皮勒公司发生兴趣。公司的想法是让他们认识卡特皮勒、让他们对这一行当发生兴趣并让他们能够与自己的同辈也就是未来的工作伙伴相识。他们参观卡特皮勒的工厂、亲自操作机器。同时,卡特皮勒也鼓励经销商将他们的孩子从小纳入到企业工作中去。他们时常为经销商的孩子安排一些暑假工作,当他们大学 毕业 后,就安排一些全日制的工作。有时还会建议经销商先让他们的孩子干两年的零件销售工作,然后到工程部门干一阵子,最后再来管理产品支持业务。

        卡特皮勒公司经典成功市场营销案例点评:

        企业的生命之源在于使顾容满意。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已使今天的顾客不同于以前的顾容,今天的市场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场。现在,市场的主导权已由厂商转向了顾客手中。

        卡特皮勒公司的营销策略归根到底其实只有一点:贴近顾客,拉近顾客与自身的距离。这样做的结果显而易见。

        >>>下一页更多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营销效益为目的,依据一定的理论原则,采用科学 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资料,提出解决问题建议的一种科学方法。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广告 媒介营销案例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广告媒介营销案例分析一

        奔驰GLK:势在,必型

        广 告 主: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广告代理:互动通控股集团

        10月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GLK级豪华中型SUV在北京上市。为宣传此次新车上市,在富媒体广告推广上,此次创意遇到的挑战是:如何跳出视频网站单纯播放 故事 的现状,创造可以让消费者身临其境的驾驭感?根据受众特性以及客户的推广目的,在投放策略上,匹配目标受众特征的cookies群,筛选互动通以往的投放收集的cookies,匹配GLK 目标人群,建立Launch Cookies库作为投放主要依据;匹配目标人群浏览习惯的媒体群,通过目标人群网络浏览习惯,选择优质媒体覆盖目标人群;只有并且仅当投放的cookies浏览选定媒体群时,广告才能得到展现。同时传递出品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品牌形象。

        传播挑战

        10月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GLK级豪华中型SUV在北京上市。在富媒体广告推广上,创意遇到的挑战是:如何跳出视频网站单纯播放故事的现状,创造可以让消费者身临其境的驾驭感?视频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日增,我们要如何善用其形式,真正扩大传播力度?具体到创意元素上,有哪些元素可以利用,配合诠释画面,从而真正震撼人心?

        传播目标

        吸引促进目标受众购买产品,提高奔驰GLK的销售量;通过定向技术对奔驰GLK的目标受众进行大量产品曝光,同时为奔驰GLK新车上市造势;提高目标受众对奔驰GLK的认知度,传递奔驰尊贵、优雅、年轻动感和富有激情的多元品牌内涵,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通过本案实现对常规投放的有效补充。

        创意阐述

        在奔驰GLK品牌TVC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绚丽的流媒体技术,将奔驰GLK的特性(震撼人心的设计、浑厚澎湃的动力,灵动洒脱的操控,以及不胜枚举的全新配置)动感写实地表现出来,令消费者体会到真实驾驶的快感。选取黄沙、水滴的元素,配合传统TVC的土坡、水坑的场景播放,实现对黄沙和水的现实穿越,从而传递奔驰尊贵、优雅,年轻动感和富有激情的多元品牌内涵,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

        传播策略

        奔驰GLK的目标人群以25至40岁的男性为主,他们收入高,多从事金融、房产、IT等行业,大部分是年轻进取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意见领袖,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生活品质高,追求社会地位。他们认为品牌是身份的象征,他们充满活力,思维开放。根据目标人群分析,利用Look-alike技术,匹配目标受众特征的cookies群,匹配目标人群浏览习惯的媒体群,只有并且仅当投放的cookies浏览选定媒体群时,广告才能得到展现。

        执行过程

        根据受众特性以及客户的推广目的,在投放策略上,匹配目标受众特征的cookies群,筛选互动通以往的投放收集的cookies,匹配GLK 目标人群,建立Launch Cookies库作为投放主要依据;匹配目标人群浏览习惯的媒体群,通过目标人群网络浏览习惯,选择优质媒体覆盖目标人群;只有并且仅当投放的cookies浏览选定媒体群时,广告才能得到展现。具体针对GLK Launch项目,共有138万cookies,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

        Part1: 互动通曾经投放汽车,金融,高端生活客户广告中,观看过广告cookies数量为60万,主要来源为:

        Part2: 互动通数据库中已有的,匹配GLK目标受众特征的cookies数量大概为78万: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男性用户为主,经常访问 财经 、汽车、房产、旅行类媒体或者汽车测评,导购类网。

        利用Look-alike技术即cookies近似匹配技术,把数据库中cookies同汽车类样本库cookeis匹配,能够近似匹配的,展现奔驰GLK广告。

        广告展示:

        根据不同的媒体采取不同的广告形式。在新闻门户和垂直媒体上采用视窗、底符通栏展示广告;在视频类媒体采用iStreaming视频贴片展示广告。

        投放效果

        此次投放中,选取了目标受众关注度较高的综合门户、新闻门户、视频类媒体、财经、体育、汽车、时尚和旅游八大类媒体共17家网站,本次投放统计23天的广告投放,广告曝光数16618017,点击数427646,曝光数和点击数分别是预估值的111.03%、190.49%,本次广告投放得到了较好的曝光效果和互动效果。

        点评:

        奔驰GLK的这支视频广告,最大的亮点是突破固有的表现形式,将周围的页面作为画面的延伸,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豪车尊贵、优雅之外的彪悍,以富有张力的动感画面一黄沙和水珠飞溅到画面以外,产生的强烈视觉效果以及类似冲沙和冲浪的感受,给浏览的网友的震撼就不言而喻。这种手法以往多运用在书籍装帧和户外广告上,有一种速度和突破的形式感。在具体执行时分寸要拿捏得好,才不会产生“以邻为壑”的效果。随着流媒体表现手法和技术的日臻完善,希望以更多变的形式出现在更多样的媒体上。

        ——韩志翔

广告媒介营销案例分析二

        美的乐亨推广全案

        广 告 主:

        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广告代理:

        广东麦智传扬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紧握“健康”的契机,麦智传扬与美的把健康、快乐、温馨带给了众多中国家庭,美的乐享电器从此走进了每一个追求更优生活的家庭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乐享优家的健康风暴。其推广策略是“从零突破,开拓品牌新品类”,“激发需求,健康营销铸基础”,“以情动人,温情可视化创佳绩”,“强强联袂,体验品牌新价值”。

        理念获取消费者的视觉记忆度。我们采用小屋子的形状标志作为美的乐享优家的视觉化符号,通过温馨而不失个性的标识化设计,让消费者进入卖场就被我们的符号深深吸引,并深深记住,形成专有的品牌个性。

        为此,我们为美的乐享制定了完整的视觉传播系统,构造出美的乐享家电全新品类独有的视觉传达体系。从终端物料铺排到导购员的工作服,从产品的堆放到宣传单张的信息传播,无不围绕“家”的理念进行传递,让消费者时时刻刻形成“美的乐享优家=家”的记忆印象,让消费者一步入美的乐享终端就体验到家的温馨感觉,通过与产品的互动捕捉到家的温情瞬间,产生感同身受的购买欲望。

        健康,一个平凡却又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却在之初,成为中国坊间最热闹最聚焦的话题。,紧握“健康”的契机,麦智传扬与美的强强联袂,把健康、快乐、温馨带给了众多中国家庭,美的乐享电器从此走进了每一个追求更优生活的家庭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乐享优家的健康风暴。

        随着家电市场的日渐饱和,家电产业的竞争已由相持对峙阶段转向为互耗强攻阶段,促销战、价格战层出不穷,家电市场杀出了一片红海,也将各大家电品牌深深地套牢在红海当中,难以求得更大程度的突破。虽然中国家电市场在下半年摆脱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低迷,正式进入复苏通道,并在上半年延续着良好的势头。但是,惨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侵蚀着各大家电品牌的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覆盖的红海催生着各大品牌的生存求变。于是,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率先走出了开拓蓝海、多元求变的第一步。

        在此战略背景下,美的集团看准市场机遇,当机立断地推出了全新的家电新品类——乐享家电,并为这个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寻找到一位最合适的总军师——麦智传扬传播机构。开辟家电市场新蓝海,创造行业新契机,美的与麦智传扬的相遇与相知,似乎都在昭示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家电市场上,即将翻开中国家电史上最经典最传奇的一页新篇章!

        一、 从零突破,开拓品牌新品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产品推广如此,做新产品推广更是如此。作为美的全面拓进新市场的战略重要一步,如何从无到有,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市场?让我们一探究竟!

        俯瞰零市场状态,全面规划市场突破口

        为了适应多元求变的发展战略,美的向市场全面推出乐享电器,包括面包机、烤箱、果蔬净化机、纯蒸炉等源自于西方的小家电,美的将致力于把西方的餐饮烹煮 文化 带到中国。作为新产品,如何开拓家电行业全新领域,如何在市场上实现从零突破,成为了掣肘美的发展的最大困阻。行业市场上缺乏参考对象,买方市场处于零状态,市场知名度与认可度近乎为零,所有的不利因素累加起来,进一步打击着推广者的信心。这是一场博弈,更是考验广告代理者与品牌管理者智慧与勇气的斗争。

        危机面前,往往伴随着契机的衍生,零市场纵是不利,我们却从一堆不利因素中寻找到更为积极的因子。纵观全球一百强企业前十位,80%是从原有品类分化出来的新行业,市场对于它们而言是零、是空白,但它们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可口可乐从零到全球热销,麦克唐纳兄弟的快速食品餐馆从零到遍布全球,迪斯尼公司的米奇老鼠动画从零到全球热播,零市场既是空白,又是无穷的机会。它们之所以成功,赢的是一份魄力,赢的是一份敢于叫板新市场的雄心!

        从市场零点,到新市场,再到全面垄断,这是所有品牌佼佼者成功的模式,麦智传扬也坚信,美的乐享电器也能依循这条成功的未来轨迹发展。掌握市场零点,等于掌控一个全新的市场;掌控全新市场,等于掌控一个市场的发展与空间;不需要忙于应对竞争对手的倾销策略,只需要轻松制定行业的标准;不需要苦苦追逐现有的市场份额,只需要创造行业自上而下的领导地位。从零到一的成功,麦智传扬为美的全面规划了全新的零市场突破模式,为美的乐享家电找到了最大的信心支撑,为美的乐享家电新产品寻觅到最佳的市场切割点。

        品牌到品类的转变

        美国学者阿尔·里斯曾经说过:打造品牌的最佳途径不是追逐现有品类,而是创建第一个进入的新品类。

        如何在零市场中寻找产品突破性,寻觅出一条新道路品类营销,从品牌到新品类的蜕变,市场上无数的案例给了我们更具积极意义的参考。宝洁看到沐浴露市场广阔的前景,所以一举推出了激爽沐浴露,结果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过于严重,红火一阵以后就偃旗息鼓,甚至停产退市。奥奇丽尝试往洗衣粉市场拓进,推出田七洗衣粉,固然获得舆论的一番炒作,可是炒作过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增反降,结果拖累原来主营的洗涤剂销量增长。

        这些知名品牌之所以会失败,原因总是各种各样的。但麦智传扬认为,关键点并不在于它们缺乏市场前瞻性,而在于它们缺乏足够的市场稀缺性。当一个新产品推出市场之际,无法切割自己独有的唯一性,就自然会被同化,并且进一步压缩自己的空间,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里,我们思考着一个问题,如果宝洁激爽沐浴露当初打造的是运动型沐浴露,如果奥奇丽田七洗衣粉打造的是养生型洗衣粉,是否可以取得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当然,这些后话我们都无从考证,但是,失败的案例 经验 告诉我们,盲目去挤一个市场很可能适得其反,开拓新市场也并不见得危机四伏。作为新产品,美的乐享家电再去挤小家电市场,很可能会重蹈覆辙。于是乎,我们提出,美的需要开创新市场,创造新品类,让乐享家电脱离小家电市场的红海竞争,开创乐享家电全新的蓝海市场。

        世界上众多著名品类的成功典范,都印证着品类营销的优越性和特效性。麦智传扬与美的集团借此良策开拓了美的乐享电器从品牌新品到新品类的华丽蜕变,以新品类开拓家电市场,避开了不必要的红海竞争,彻底走出了蓝海之路。因此,这条新品类之路如何继续走下去,确实值得业界同仁所期待!

        二、 激发需求,健康营销铸基础

        如何演绎健康,如何将健康转化为经济效益?麦智传扬以最擅长的“跨界”理念,为美的乐享家电推广进行了彻底的大创新,用舆论去塑造,创造业界新奇迹!

        卖“健康”取代卖“功能”

        一个新品类的诞生,往往需要最核心的价值去支撑美的乐享家电的推进。在规划美的乐享推广策略的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美的乐享家电,定位为融合西方膳食概念、改善中国消费者膳食习惯的全新家电,涵盖了果蔬净化机、烤箱、面包机及纯蒸炉等,却是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非必需品。所谓的非必需品,缺失了让消费者购买的必然性理由,可有可无的产品定位,让美的乐享家电在市场上位置略显尴尬。虽然美的占据了新品类里面的龙头位置,但无人问津的境地必将导致刚刚开辟出来的新市场萎靡,最终步向新品类的自我灭亡。麦智传扬认为,作为一个非必需品的新品类,必须找到产品的可延续性。美的乐享家电的可延续性卖点是什么?我们必须找出来,并借助其可延续性将其从非必需品扭转为必需品,方能获得市场的认可,然后才可能谈后续的销售推广。

        麦智传扬认为,一个拥有可延续性的品牌需要赐予一个生命力。而健康,就是美的乐享家电最核心的生命力,是美的乐享家电最具有可延续性的核心卖点。

        为什么健康是最核心的生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来了一个反向思维:究竟我们的消费者需要一个怎样的产品?我们的调研小组,对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进行了全方位大批量的调研。从调查结果得知,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新春期间爆发了海南毒豇豆事件的新闻,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冲击消费者脆弱的心灵;从毒奶粉三聚氰胺重出江湖事件,到广西毒大米霉变事件,以及毒面包溴酸钾事件,每一次事件都激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隐忧。健康产品的推出已经成为了危机时候拯救消费者信誉的稻草!

        站在为中国每一个优质家庭着想的立场上,我们对美的乐享家电进行了重新的包装,规划出以“健康”作为产品核心的主推新品类,并锁定了25~45岁,追求健康、智慧、愉悦、远见、更优生活的人群作为我们的核心消费受众。乐享家电的产品主推的是全新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烹饪方式为目的,而年轻消费者,特别是时尚白领一族则是我们美的乐享家电最吻合的消费者。

        乐享电器的推出不是强求实质性的经济收益,而是为中国人营养膳食结构的提供一种新品类产品的创造者,以“健康”作为营销方向,不但切合了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普遍担忧的迫切性需求,为产品的推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为新品类营造了正面的品牌形象,让产品在推广的时候更贴近消费者,有利于在日后的推广上锻造产品功能价值以外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附加价值。

        更重要的是,“卖健康”取代了过去传统的“卖功能”,健康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无价的,健康的附加值意义能够让产品从“非必需品”转变为“必需品”。美的乐享家电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玩乐性质的小家电,而是能够确确实实给消费者带来更优生活改变的不可替代的健康家电!

        跨界保健品营销,舆论恐吓激发需求

        “健康”对于小家电行业来说是一个空白的概念,如何演绎健康、如何将单纯的健康概念转为实质的经济效益,成为品牌策划者下一步思考的重要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当本行业无法形成足够参考之时,我们需要跨界,借助其他行业的经典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决策。于是乎,曾经服务过益佰药业、美罗药业、恒利制药等药业大品牌的麦智传扬,为本项目提出了最为关键性的借鉴标准——保健品营销。

        保健品诉说“健康”多采用恐吓手法。他们会通过信息恐吓形成恐慌性舆论导向,让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救命稻草,从而促成购买。我们参照保健品营销的经验,为美的专门制定了关于“家电营销+保健品营销”的推广思路。线上推广,我们主要以温情健康为形象表达,着重展现美的乐享家电更优生活方式,取悦消费者“右脑”的情感认同。线下推广,则以“恐怖后果+产品推介”进行舆论渗透,通过终端导购讲解、软文炒作等方式获取舆论的信息覆盖,获取消费者“左脑”的理性认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双重策略的结合,带给我们的,是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加倍认可,形成了市场上足够的舆论基础与受众基础。

        三、 以情动人,温情可视化创佳绩

        情感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以情感打动消费者,如何在炙热的情感与冰冷的产品功能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如何彻底打破消费者的情感壁垒?麦智传扬自有妙招!

        引发消费者感受,注入产品情感灵魂

        从开启左脑实质性的“健康式营销”到取悦右脑政策的“情感式营销”,我们都做到一丝不苟。实际上,不论是面对国际还是本土的竞争,保证自有品牌的独特性、情感性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与消费者建立起坚固的情感联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健康作为产品核心,情感作为产品灵魂。纵观中国家电行业,品牌营销、文化营销、关系营销等普遍性营销手段逐渐得到广泛运用,而情感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等高层次营销手段还处于初级阶段,家电作为生活的大类之一,在中国已经进入市场成熟期的阶段,同质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赐予乐享电器生命力,更赐予产品灵魂。从消费者情感出发,提出“乐享优家”的全新主题理念,延伸家的理念,传达家的情感,表现家的诉求。

        如前文所述,通过前期舆论铺开恐吓性信息以后,下一步我们需要加重情感诉求的表达。我们为美的乐享电器全面制定了推广主题“乐享优家”,并在全国各大卖场建起了各大“乐享优家”终端体验中心,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乐享优家”体系。之所以铺排如此的一个“乐享优家”体系,旨在传播更多家庭温馨、快乐、生活的感受,让更多的中国家庭通过我们的产品获得更多健康快乐的家庭生活。

        美的要传播给中国家庭更健康更正确的膳食营养生活,有了健康才有温馨的存在。在宣传上以情感出发,是为了取得消费者感同身受,这个实质性的情感营销才是最重要的。在舆论导向铺排足够,以及有效功能支撑下,以情动人方能彻底打开消费者的心理关口。

        从视觉取悦到个性体现,塑造专属记忆

        从情感中开启视觉的彩色体验。家电产品能否像时装一样,用视觉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为此,我们采用清新明快的颜色作为设计主调,以视觉刺激消费者购买欲之余,更借助家的理念获取消费者的视觉记忆度。我们采用小屋子的形状标志作为美的乐享优家的视觉化符号,通过温馨而不失个性的标识化设计,让消费者进入卖场就被我们的符号深深吸引,并深深记住,形成专有的品牌个性。

        为此,我们为美的乐享制定了完整的视觉传播系统,构造出美的乐享家电全新品类独有的视觉传达体系。从终端物料铺排到导购员的工作服,从产品的堆放到宣传单张的信息传播,无不围绕“家”的理念进行传递,让消费者时时刻刻形成“美的乐享优家=家”的记忆印象,让消费者一步入美的乐享终端就体验到家的温馨感觉,通过与产品的互动捕捉到家的温情瞬间,产生感同身受的购买欲望。

        四、 强强联袂,体验品牌新价值

        大家都说1+1=2,我们却说1+1>2。从效应到实体化再到策略的完美结合,麦智传扬提升了美的乐享家电的形象,打造了未来发展道路的推广基础!

        品牌联合营销,跨界传播品牌效应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作为新品类,从零开始塑造知名度的道路异常艰难,获取美誉度对于新品类而言则更是难上加难。此时,选准自己的战略伙伴尤为重要,一个好拍档无异于事半功倍。“跨界”向来是麦智传扬的拿手好戏,将“跨界”提升到战略的层面上,则更是1+1>2的双赢机会。

        为了提升健康家电的权威性,我们促成了美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密度合作。权威的专家认定、权威的检测 报告 ,赢得消费者的一致肯定和信赖。与中疾控的通力合作,为中国家庭打造了最放心安全的健康环境,让中国优质家庭彻底远离有害残留的污染,美的乐享家电瞬间建立起正面的公益形象,销售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

        此外,为了增加美的乐享优家关于温馨、时尚层面的附加值,我们策划了美的与新加坡著名时尚厨艺作坊VICO厨房的营销合作,共同锻造快乐烹饪的健康新理念。通过针对性的增加时尚厨艺班的培训课程作为产品的附加值,产品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进一步在受众群体中形成有意义的口碑传播,挖掘了更多潜在消费者之余,更让品牌推广效果实现从量的累积到质的跃进。

        同时,为了提升美的乐享家电在 热点 营销中的曝光率,我们构建了美的与青岛啤酒在世界杯期间的事件营销合作。通过世界杯熬夜看球容易上火的切入点,我们实现了果蔬净化机、烤箱与青岛啤酒健康搭配,组建了健康世界杯营养搭配体系,获取了买方市场更加正面的品类认可。

        联手正确的战略合作伙伴,可以借助战略伙伴的传播 渠道 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也可以通过合作方的良好美誉度获取自身形象的提升。两个价值取向相同的品牌协调合作可以创造巨大的和谐力,并能够为双方提高足够的收益率和品牌价值。品牌联合之后,有利于一个品牌的忠诚客户认同另一个品牌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受众转移的传播方式。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我们不是随意而为,关键是对产品和服务的创意性思考——合作伙伴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空白,能够提升自己品牌的吸引力和可信度。中疾控为我们提升了权威性与公信力,VICO厨房为我们提升了形象时尚感,青岛啤酒则为我们提高了热点瞩目率。借力打力的品牌联合营销,让美的乐享家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销售业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体验式营销,终端健康实体化

        在品牌联合营销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也不忘在终端卖场的有效呼应。为此,我们为美的乐享家电构建了行之有效的“体验式营销”。所谓的“体验式营销”,基于我们产品的全新特性,作为一种非必需品,作为一种亟待消费者了解的新产品,让他们亲身体验最直接的诉求方式,用消费者的口为我们说话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为此,我们在美的终端现场设立体验区域,创新性地以“体验享受”打造终端生动化:以体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新活动;以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并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建立品牌、商标、 标语 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让终端生动化,不再是过往的硬性推广、销售,而是面对面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只有让消费者通过试用体验我们的产品,才能对我们美的乐享电器的功效信服,才可能产生下一步的购买兴趣。因此,虽然“体验式营销”增加了推广的成本,但其后续的价值却是非成本所能比拟的。

        在零市场中寻找行业的曙光,从品类营销中寻找企业的希望;以健康 教育 消费者诉求,以情感促动消费者购买;从跨界的品牌联合营销,到终端体验式服务,随着每一步推广的层层推进,美的乐享家电逐渐向消费者揭开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终于搭建成一个关于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的信息传播渠道。

        从客户的求存之道到品牌规划,从吻合产品功能特点的包装到终端卖场的体系构建,从媒体应用的效应性到受众捕捉信息的时机性,美的乐享家电都恰如其分地捕获了每一场走向成功的关键性战役。仅仅半年的销售时间,作为毫无参考物可言的全新品类,美的乐享电器却取得了超过1亿的营业总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获全胜战绩,瞬间成为了业界为之嘱目的经典案例之一!

        依据市场回馈的信息,我们更见证了“健康式核心,情感式引导,联合式整合”的创新营销模式,开启了家电市场的新蓝海。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攻陷消费者内心堡垒,同时以情感为依据,启动乐享优家的理念,更是让乐享电器获得了高层次的提升。我们在设计上大胆地进行了创新革命,乐享玩味颜色设计,成就了家电行业设计的风向标。软硬兼施的旋转战略,用家庭温暖感到恐吓式营销,成就了品类产品的领导者。

        从“产品生命化”到“情感实体化”,再到“体验健康化”,每一个全新概念与市场的完美结合,都让我们再次印证本次全案策略的全面成功!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交,从相交到双赢。这一场家电之战,在美的乐享和麦智传扬机构的双剑合璧下赢得了健康市场的新蓝海!

        点评:

        把鞋卖给光脚的。诚如本案策划者所言:“这是一场博弈,更是考验广告代理者与品牌管理者智慧与勇气的斗争。”创造新品类,培育新市场,在面对巨大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挑战。本案策划者跳脱开传统小家电市场,赋予产品及品牌可延续性的核心卖点,并通过跨界营销等一系列传播推广手段,让美的乐享系列家电“这个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非必需品”在仅仅半年的销售时间里,取得了超过1亿的营业总额,的确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业绩。

        通过一个时期的运作,已经帮美的乐享家电在市场上开了个好头儿,赢得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宝贵时机,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乐享优家”体系。并让品牌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展开合作,赋予品牌背书,同时促成青岛啤酒在世界杯期间的事件营销合作,组建健康世界杯营养搭配体系……通过一系列手段,虚实结合,思路严谨,手法连贯给力,值得业内及企业借鉴。

        ——何 坊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广告媒介营销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网络营销案例英文名是InterMarketing Case,我们在营销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可供参考、有讨论价值的例子,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中提炼出精华为自己的工作做参考,也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案例来了解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注重的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前瞻性,案例是实践中带有普遍和代表性,反映了一个问题或一件工作,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网络营销案例的分享目的在于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网络营销成功案例,说不定可以为大家提供思路和方法呢?

        1.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在2013年夏天仿照在澳大利亚的营销动作推出可口可乐昵称瓶,在每瓶可乐瓶上都写着“分享这瓶可乐,与你的___”,有“白富美,高富帅,文艺青年,天然呆”等,我们大多都没有注意到前面的字,焦点都在称号上面,因为,这些词都是网络和电视上非常火热的名词,它更贴近我们的喜好,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由于产品的新颖性和稀缺性,引发了第二次讨论,引发公众对于产品的渴望,最终促进了整个产品的销量,并以此获得艾菲奖,可口可乐的成功显示了线上先下整合营销的成功,并证明了在品牌传播中,社交媒体不只是Campaign的配合者,也可以成为Campaign的核心。

        2.爸爸去哪儿

        2013年除了可口可乐的整合营销,还有《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口碑营销,《爸爸去哪儿》在开播前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在开播第一集,《爸爸去哪儿》社交网络的讨论突然火爆起来,并不断有观众主动搜索和介绍,这便是口碑营销的典型表现,当然,也少不了明星效应的影响,这些因素同时成为热点,不火,都说不过去了。

        3.五谷道场

        方便面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五谷道场从油炸到煮的出现是一个质的变化,主要倡导“非油炸,更健康”的理念方式,以独特的卖点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其实,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网络营销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我们需要的是打破和颠覆行业规则,当然,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需要的则是动态调整与时俱进,迎合广大消费者口味。

        微博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微博作为一个话题广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营销的主战场,甚至很对企业对于怎么做营销的认识就是如何做好微博营销,这足以看出微博营销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下面讲讲微博营销成功案例,了解不一样的微博营销秘密。

        在微博世界,有企业官方账号,有社会化媒体账号,还有大量的个人微博等等,要想在如此巨大的微博市场里面脱颖而出,积累大量粉丝同时实现转化,这是需要一系列详细微博策划的。以海底捞微博营销来看:

        海底捞微博的兴起更多的源于他的服务,很多人说海底捞的味道其实也一般,但是他的服务确实非常好。曾经在微博上很火的一个段子是“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这样一句话借助之前的流行句“人类无法阻止XXX”使得海底捞迅速在微博上火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海底捞的微博内容也确实更多的是体现他们的服务,这样粉丝在去到海底捞消费的时候即使感受不到菜品的味道不是那么的突出,但是也不会感到不爽,因为他们体会到海底捞优质的服务。

        海底捞微博营销给人印象深刻的还在于他在微博上的危机公关处理能力。曾经海底捞被曝光出现“骨头汤的勾兑事件”,对此,海底捞在官方微博上第一时间进行了坦诚说明而没有任何推卸责任的情况,海底捞官方微博表明愿意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同时乐于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这样一场突发的危机公关因为海底捞的坦诚态度顺利化解了。

        从海底捞的微博营销可以看出,做好微博营销方法也许很多,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知行统一、坦诚态度、与粉丝及时交流等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微博上,各种事件传播非常迅速,企业也好,媒体也好,个人微博也好,做好微博营销更多的还是需要有一种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

成功广告营销案例与分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了解事物的真相,就必须深入实际,进行分析研究。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一

        水果营行:烧钱催不熟生鲜电商

        自2014年10月开设第一家门店,仅一年多,号称要做“水果业内的阿里巴巴”的水果营行就在全国20余个一、二线城市,开设了300多家实体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几乎一夜之间,这个迅速膨胀的水果王国轰然倒塌,广州、深圳、东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门店大量关门,12月16日,水果营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带走……

        水果营行,成为O2O死亡名单里的最新登陆者?它的破灭是否预示着生鲜电商走向颓败?或许,结论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确下光鲜的坏水果

        在水果营行的泡沫破灭中,大量的舆论将关注点投放在它的融资模式——“合伙人众筹”和“会员预付卡”。

        尤其是前者,据水果营行一份单店投资协议样本显示,直营店投资人为公司有限合伙人,不参与门店经营、不拥有门店股份,只参与分红。直营店投资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将获得每月销售额10%的回报,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为止。同时还获得投资额10%的原始股权的长期收益。而媒体亦测算,按照水果营行宣称的单店月销售额50万元计算,众筹参与者的年化投资回报率将高达30%左右。而通常认知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风险已然极高。

        但这并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因为由始至终,水果营行所打造的生鲜电商模式,都如同刘伯温那篇《卖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理论上来说,水果营行提出的专注线下服务,将人才配置和质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实基础后再进军线上的路数,是当下许多浮在网络之上、过度依靠网购模式而缺少实体店推进的生鲜电商所缺失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仅仅是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切合到地面经营理念之上。

        反之,从它的许多专注线下的行动中,可以为生鲜电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务O2O提供反面参考。

        远离社区的专卖店不叫小业态

        在水果营行2015年11月对外发的一篇软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词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竞相跑马圈地以便利店、专卖店为主的小型社区零售店,组成小业态 商业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态势。毫无疑问,水果营行赶上了小业态商业崛起的时代大势。”

        显然,水果营行把自己的线下门店定位为小业态。而媒体披露其“门店选的都是城市黄金地段,租金较高,还要支付工资,不可能达到高利润,有时还会亏损”。这种布局黄金地段的思维,与当下立足社区的小业态模式并不相符,反而颇为接近早年的专卖店形态。抛去其或有意为之,以彰显实力雄厚,好招揽合伙人的可能不说,这样的开店方案,历来均是电商实体店或O2O门店所摒弃的。

        理由很简单,无论何种电商形态,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运营成本为赢利之源,而位于闹市的门店则加大了这些成本,更直接处于商超商圈的辐射范围内,极不利于竞争和拓展。

        更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导致的运营理念的错乱。在水果营行的早前报道中,其总不忘提及“通过线上下单、门店配送,辐射单店周边3公里范围,实现1小时内极速送货上门,解决水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然而这一“互联网+小业态”的运营模式,在当下的社区O2O门店试点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运营费用昂贵、社区需求挖掘不足的难题。早前耗资10亿元、依托顺丰强大的物流体系和财力布局社区的“嘿客”亦难以为继,而开设在闹市、按水果营行早前介绍开店成本动辄百万元的线下体验店,若真只按运营思路辐射3公里范围,其收回成本的难度将高出太多。

        何况,它还只卖水果……

        生鲜电商先从爆款玩起

        在水果营行众多的正面、负面消息中,有一个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营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样的优势。

        或许造成这一困扰的理由更奇葩,一直号称是生鲜电商的水果营行根本就连一个像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营行在对外宣传中,依然还在说“待电商系统完善后……”。

        一个线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鲜电商,其线下的门店只能也只有各自为战。所谓逆向O2O,最终走向了传统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过是披上了一件“互联网+”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鲜电商,其实不是单行线,而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就像一个跷跷板,轻了哪头,都会接不上地气。

        但这并非解除生鲜电商迷局的关键。至关重要的是,走线下体验店的水果营行并没有和周围商超中的水果柜台有太多的区别。

        这都不是早前舆论批判的水果营行不懂水果经营之道,损耗大、价格高、标准化难所能概括的,尽管这是许多生鲜电商创业者不可避免触碰到的问题。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则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须知道,我为何非要选择在你这里购买水果?”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个疑问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换成其他任意商品种类。但对于生鲜电商而言,仅仅一句“相较于销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场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鲜电商主要销售特色、中高端水果”这样模糊的定位并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个生鲜电商用行动来解答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水果这种消费者更乐意于眼见为实的商品,在线下体验店辐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鲜电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为强化消费者体验的突破口。

        如顺丰、京东、天天果园和本来生活等电商在2013年打得火热并延续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车厘子大战,对此,天猫电商平台喵鲜生负责人乐觉就曾表示,生鲜电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从带来关注度的角度考虑,基于价格和体验度,消费者会主动传播,就能为网站带来新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弥补线下体验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会更容易形成消费者的购物黏性。由此,再将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见品类之上,逆转消费者“眼见为实”的习惯。

        烧钱扩大规模不一定能增强黏性

        在整个O2O死亡名单中,一个普适性的死亡规律就是烧钱烧到资金链断裂,而烧钱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扩大规模,意图以规模覆盖足够多人群来获得黏性和长尾。

        在水果营行案例中,一年内扩展出300家实体店,覆盖20余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3年开设1万家实体店。如此强度的店面扩张,必然带来人员储备、运营模式上的不适应。须知,知名水果连锁百果园,从2002年起,用了8年时间仅开出了100家门店。之后又用5年时间,才将规模提升到1000家门店。

        即便是在“互联网+”的极限扩张下,指数级增长的实质,也须完成从0到1的蜕变,或言先种好试验田,才能将成熟的模板进行复制,实现从1到N。

        一个产品特色不足的生鲜电商或O2O,最终会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过烧钱的方式,用补贴和特价来吸引消费者“贪便宜”的心态,从而塑造虚假的黏性。而在水果营行身上,各种“会员预付卡”真正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在于“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优惠力度上。若运营状况正常,这类促销本无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强行在亏本赚吆喝,这样的预付卡除了吸纳资金这一个用处外,更会因为一个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银行式的挤兑风潮。这一幕,在水果营行落幕时,已然得到了证实。

        一个忽略了消费者,没有真正买方市场想法,只是描述了一个好听的 故事 ,却无法和周边的商超、菜场的水果摊点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的生鲜电商,其不败也难。

        此外,还有几点教训值得一点:

        一是生鲜电商和O2O依然要用轻姿态来扁平化渠道。如在线上红火的本来生活网,目前进军线下的生活O2O项目“本来便利”就是采取和当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鲜电商要突围,或可采取一个城市一个中心体验店+若干合作自提点的方式,实现有效扩散和覆盖。最终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线上,而非体验店。

        二是使用线上平台建立大数据体系,至少做到能够预测某一城市对某一品类水果的预期。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才可以将电子商务所拓展出来的超长尾巴,变成一个核心数据源,可以确保发往某个城市的水果,不至于过少或过多,徒增损耗或难以满足需求。这才是区别于各自为战式的传统水果店的关键。

        三是不断地差异化自己的特点。生鲜电商要成功,其实就应该按照电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长尾来满足长尾末端的用户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无我有哪怕只是一个人有需求才能成功。当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众的水果卖得贵点,将预订、众筹等互联网模块落在消费者层面上,而非融资层面上,意义更大。

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二

        新日领跑世界的秘密

        德鲁克说过,企业有且只有两项基本职能,就是营销和创新,这也是新日电动车多年来领跑世界的秘密。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可并非人人都会做,我们来看一下对于这两项职能,新日具体是怎么做的。

        开放流程和心态,

        创新不能闭门造车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还是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指导思想都是一样的,就是从“制造”向“智造”的工业化升级。

        作为身处制造业一线的企业,新日对于这轮变革风潮早就捕捉到了。在2013年,新日电动车就率先研发出了行业第一辆智能电动车。随后,新日电动车便一发不可收,在电动车智能化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新日电动车创建了业内首个智能化生态供应链系统,同时还将智能电动车推进至“智能3.0”阶段。2015年,新日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电动车MIKU再次颠覆了人们对智能电动车的认识,运用了一键检测、电量精算、远程控车、紧急救援等多达20项全球顶尖的智能技术,一举夺下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太湖奖”特等奖。

        谁都知道创新是企业建立起竞争区隔和相对优势的唯一途径,可如何创新?产品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却陷入了迷茫。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李宁、美特斯邦威、娃哈哈等企业,为了适应新的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抛弃了原来的定位,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可结果却是“热脸贴上冷屁股”,消费者根本不买账,问题出在哪里?

        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心态还不够开放。相比之下, 新日电动车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新日电动车在产品研发上的开放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广泛与国内、国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比如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荷兰阿姆斯特丹卡弗研究所以及来自以色列、日本的顶尖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合作,还直接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例如以前就职于日本雅马哈公司的资深工程技术专家高田,便是新日引入的“外援”之一。

        2.不局限于一般技术研究,进入基础研究领域。比如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工程院院士吉姆领衔的团队一起研发的磁通切换电机,这种融合最新科技的电机一旦面世投产,将可能带来电动车电机的一场革命。

        3.向目标用户开放研发、生产的全过程,让他们直接参与进来。都知道小米的成功来源于“参与感”,可真正做到的企业很少,制造企业中则更少。上文提到的获得“太湖奖”特等奖的新日MIKU就是由一群来自江南大学的“90后”学生设计的。据了解,为了鼓励更多“90后”加入创新的行列,新日电动车设立了开放的电动车设计平台,每年有百余名高校学子与新日电动车研发人员和工业设计人员展开深度交流、融合,每年设计的新车型达数十款。

        创新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而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让用户亲身参与其中。

        营销娱乐化,

        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除了产品上的创新,新日营销上的大胆突破也引人注目。在2015年12月17日第十三届中国营销盛典上,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一举斩获“年度最佳产品营销创新奖”,大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新日电动车全新MIKU“晶彩”系列产品,打破了传统电动车产品给人的固有印象,在营销方面积极地贴近消费者,与《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等卫视王牌节目强强联手;出席金鸡**节,电动车“走”上红毯;邀请黄晓明成为品牌全新代言人……一系列举措让新日电动车的品牌形象大幅度提升,使消费者真正记住了新日电动车。

        “进军时尚界”是新日2015年贯穿全年的一个营销主题,尤其是在第24届金鸡百花**节上的“红毯秀”,赢得了广大明星及媒体的关注,为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赢得了足够的曝光和支持率。据统计,短短一周时间,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即登上了新浪、凤凰、网易、搜狐等几大主流门户网站,报道、转发的媒体达50多家,曝光人次超过1000万,评论数超过2000条,转发量超过1万次,仅百度相关搜索就达8000多条。

        当然,新日迈向时尚界的脚步远不止这些:2015年年初,新日MIKU与众多艺术圈、娱乐圈、模特圈、设计界一线大咖同时亮相“2014网易时尚年度跨界大赏”;2015年5月,在《快乐大本营》录制现场,新日小龟王——风雅19代化身为颜值爆表的鲜肉杨洋的坐骑,当红导演徐峥骑电动车夜行,颠覆了传统的冠名模式,成功闯进“80后”“90后”的视野;同年,新日科技时尚中心揭幕成立,成为行业唯一的国际级专业科技时尚制造基地,并斥资2000万元打造最强时尚产品顾问团,由国际殿堂级著名造型师李云涛、中国新锐时装设计师刘璐、新生代时尚T台女王游天翼等担任顾问,为产品注入了时尚、年轻的基因。

        新日新闻发言人、总裁办主任陈开亚说,对于未来的商业世界, 财经 作家吴晓波曾 总结 了四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那么,站在企业营销的角度,也必须顺应这股潮流,新日的时尚跨界便是践行营销娱乐化的一种演绎。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案例分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成功 广告 营销案例与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成功广告营销案例与分析一

        阿迪达斯三叶草:原创精神

        早在,三叶草就以其“酷”的个性被人们熟知,成为潮流的风向标。酷,不再需要多加定义,三叶草就是大家心目中“酷”的代表。

        然而,当今市场被众多潮酷品牌所充斥,例如Vans, Converse,NSW。因此在,三叶草决定突破限制,探究酷的本质,发掘更多的品牌精神,带领消费者更深层次地认识三叶草。

        我们面临的挑战十分清楚:如何继续保持酷的品牌特性,同时开拓更广阔市场。

        商业目标

        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0%

        行为目标:

        鼓励消费者上传自己的团队合照,最有原创精神的照片将会出镜陈奕迅的最新MV,目标是收集10000张团队合照。

        新浪微博,人人网,图钉粉丝增长173000

        品牌认知目标:

        增强品牌喜好度,提升促进购买的“潮流的”、“经典的”、“有个性的”品牌属性联想。

        核心创意

        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在当代年轻人心中,拥有创造力才算酷。创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原创先锋们经常被刻画成饱受折磨的孤独灵魂,在创作过程中历经一场场真正的挣扎与斗争。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原创不再是个体的孤独,而是群体的乐园。我们决心创造世界第一,制作一支从未有人做过的音乐视频,这只视频将由三叶草的粉丝们共同参与制作,上传自己的原创照片,这些充满原创精神的照片会出现在世界首支由粉丝们全情出镜的MV当中。

        创意执行

        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陈奕迅作为整个广告运动的代言人。

        Adidas是一个运动品牌,但是三叶草则代表着原创和独特个性,陈奕迅的个人特质完美地体现了这两种品质。不言而喻,他就是当代中国年轻人心目中的超级偶像,他的加入为广告运动增加了更多影响力

        活动开始前,我们让陈奕迅录制具有号召力的宣言视频,让年轻人上传照片展示他们的原创精神。如果照片足够出色,那么他们就可以在最终的音乐视频中出现。我们在电视、优酷、微博、人人网等不同媒介 渠道 播放该视频,成功地将活动预热。

        活动开始后,我们率先邀请被人熟知的原创先锋们来创作他们自己的原创内容,他们前往城市中充满激情的原创地点:如滑冰公园、夜店等,展现他们的原创精神。他们创作的图像发布在微博、杂志等媒体,用以激发消费者的原创热情,全情参与到活动中。

        我们开辟了多种渠道,供消费者上传照片参与活动:线上活动网站,零售店内搭建影棚供顾客拍照并上传照片,还有一辆行驶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敞篷车,载着突击队员在最酷的地点进行突击,收集团队原创照片。我们还与中国最大的分享APP——“图钉”合作,使消费者能够直接用智能手机,更容易地拍摄及上传他们的团队合照。

        最终,我们共获得了超过50,000张充满原创精神的团队合照,制作了史上第一支人数最多并由粉丝自主创作的MV。在音乐视频当中,陈奕迅演唱了专为此次活动创作的原创歌曲,用跳舞展现出自己最原创的个性。我们通过视频门户网站、时尚频道、音乐频道以及社交网络将这支MV最大范围的传播出去。这就是大众心中的cool。

        商业目标:

        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0%

        结果:

        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

        行为目标:

        鼓励消费者上传自己的团队合照,最有原创精神的照片将会出镜陈奕迅的最新MV。目标是收集10000张团队合照。

        新浪微博、人人网、图钉粉丝增长173000

        收集团队合照的数量超过预期524.76%,即多于预期目标42,476张

        粉丝增长超过预期109.26%,在此期间,Nike “运动汇”campaign也在进行。我们的粉丝增长为188218,Nike的粉丝增长为720,即我们的粉丝增长数量超过Nike 187498是Nike的260倍。如果仅仅看新浪微博的粉丝增长,我们增加了54670粉丝,Nike实际上丢失了3131个粉丝。

        品牌认知目标:

        增强品牌喜好度:提升促进购买的“潮流的”、“经典的”、“有个性的”品牌属性联想

        结果:

        “ 流行的” —— 品牌属性相对campaign前增加超过11%

        “ 经典的” —— 品牌属性相对campaign前增加超过12%

        “ 有个性的” —— 品牌属性相对campaign前增加超过9%

        点评:

        三叶草以其“酷”的个性被人们熟知,如何继续保持酷的品牌特性,同时开拓更广阔市场。

        《三叶草倾尽团队热情广告战役》活动方式新颖独特,完美诠释了品牌特性。从“拥有创造力才算酷”这一概念点出发,由三叶草的粉丝们共同参与制作一支MV的活动方式,展现了三叶草这一品牌的原创精神和独特个性。

        活动渠道方面采用线上活动网站、零售店内全情影棚和行驶在城市之间的敞篷车等多种模式联动方式,形成了整合推广效应,最大化地覆盖消费者群体,加强了推广效果。

        本案创新了媒体应用,采用了图钉这个新型社交网络——读图时代 2.0 中的拍照社交网络。当用户看到自己的照片能够与自己所喜欢的品牌官方账号互动,就能促使他们更积极地上传照片,并提升照片的质量和个性化程度。这种品牌与粉丝之间的亲密接触,让他们持续保持兴奋度,增强了品牌喜好度。

        ——成赛

        当代,是一个宣扬个性的时代,更一个崇尚风格的时期。在当下,三叶草以“酷先锋”形式带领大众玩酷创意。以一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去与目标群体互动,并在此过程中深化大家对三叶草的品牌的内在共鸣。活动以陈奕迅为酷的形态提炼和代言,并与千万参与者形成互动,产生了非常好的参与性和生活化之感。该案生动活力且富有感染性,是一个能够引起目标群体共鸣的“好玩”案例!

        ——欧元宗

成功广告营销案例与分析二

        三得利醇香拿铁咖啡:异国穿越之旅

        广 告 主:三得利(上海)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广告代理: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咖啡,作为一款舶来品,已逐步失去了最初的高端小资印象,正以普通适中的新价值定位逐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巨大生活压力,已让人们透不过气来。于是,咖啡便成了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解压良品。咖啡的提振精神的作用,以及略带放松的饮用感受也受到广大白领人群的认可。面对这样的市场需要,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快餐型咖啡、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型咖啡,以及各种品牌的即饮型咖啡饮料大量充斥市场,三得利利趣系列咖啡产品就是其中一员。

        消费者洞察

        进的生活节奏,弹压的生活重负,渴望轻松、渴望释放已成为当代城市生活白领的最大心愿。一款浓浓香甜的咖啡,一段异国之旅,成为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象征。通过 市场调查 我们证实, 出国 旅行之际,在异国他乡的咖啡馆里,喝上一杯由咖啡师精心调制的地道纯正的咖啡,感受着异国风情,已经成为海外旅行的必行之举。

        活动内容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决定选择在上海,为消费者营造一次充满休闲情调的醇香拿铁异国体验之行。我们的IDEA就是异国休闲时光+醇正品质咖啡=醇香拿铁异国穿越之旅

        首先,我们做了一段用于公交车和地铁里播放的视频素材。视频内容见下图:

        我们都知道,在上海公交和地铁是上班族白领的首选交通工具,各种公交线路穿梭连接着白领们出没的商务圈。我们选择地铁和公交这类移动媒体进行视频投放,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保证一定的到达率。而早高峰相对拥挤窒闷的公交环境会让他们在看到广告片之后即刻对醇正香甜的咖啡产生强烈欲望。

        我们把活动地点设在白领频繁出没的写字楼,利用官方微信LBS定位推送功能,让刚走下公车的白领,即刻收到来自三得利醇香拿铁官方微博发出的醇香拿铁穿越之旅邀请。

        当大量收到邀请而被汇聚到现场的白领,不但每个人现场品尝到醇正口感的醇香拿铁咖啡,还会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让他们与异国咖啡大师有一次跨越时空的亲密之旅。来体验咖啡的每一位消费者,瞬间就可置身于充满异国情调的咖啡馆中,品尝由咖啡师精心调制的醇香拿铁咖啡,享受美好时光。

        在你品尝咖啡的同时,我们已通过自动拍照功能,将这悠闲一刻捕捉下来。当场制作成明信片,让你进一步把喜悦分享给亲朋好友,同时,也可以为他们送上一份醇香拿铁的厚礼。由于事先__到位,对于你的朋友来说,这将会是一场意外的惊喜:门铃响起,等在外边的竟然是一位帅哥老外配送一箱沉甸甸的醇香拿铁和朋友的祝福。通过我们的活动,你的喜悦已及时地分享给了你的朋友。

        穿越之旅带来的强烈的临场感,异国咖啡师的亲临派送,意外大礼盒,这一切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在消费者中间引起热议,信息迅速呈几何速度递增扩撒。

        成果

        从本次案例来看,在试饮体验环节上采用了AR(现实增强)技术增强了Off-line活动的趣味性。消费者能够在现场与在屏幕里虚拟的咖啡大师进行互动。与此同时以CRM和来店为目的,展开了一个以We Chat为传播平台的On-line活动。

        活动持续一个月,15间写字楼,10万人参与。活动分三个阶段,前期推广、现场配发及话题唤起。AR体验引发了消费者广泛兴趣,更触发了极大的话题性,使之在微博、微信、BBS等社交媒体上的浏览次数超过2000万人次,产品信息的覆盖人群达200万人。

        在微博互动率上,远远超出了期初KPI的预想,超过率达到930%,在短短数周之内实现增加有效粉丝4800多人,新开通的官方微信也获得微信会员1300人。

        点评:

        作为一款全新上市的咖啡产品进行推广,最难的一道坎,其实就是对产品的精神体验,甚至比口味还难。这一点,北京电通做到了。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对茶 文化 的探索用“道”来诠释,这里面就包含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图腾,咖啡也同样。本案的核心是产品在进入市场前期,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O2O新营销方式进行体验,将现今流行的多种主流自媒体资源,应用到了极致,加之地域的选测、精准的传播,对咖啡这一时尚性极强的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启动效应,同时,也为品牌策划行业如何解决落地营销奠定了新标杆。

        ——张一涛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成功广告营销案例与分析相关内容 

       好了,今天关于“十大营销案例分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十大营销案例分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