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网站优化 网站优化
十二木卡姆乐器_十二木卡姆乐器有哪些
zmhk 2024-05-12 人已围观
简介十二木卡姆乐器_十二木卡姆乐器有哪些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十二木卡姆乐器的问题。关于十二木卡姆乐器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十二木卡姆乐器的问题。关于十二木卡姆乐器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弹布尔的独奏曲有什么?
2.《刀郎麦西来普》里面的木卡姆历史有多久?
3.乌孜别克族有哪些乐器?
4.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关于中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介绍
5.十二木卡姆的简介
6.卡龙是什么?
弹布尔的独奏曲有什么?
汉文史籍中,有“丹不尔”、“弹拨尔”和“丹布尔”等译名。琴身修长,音域宽广,音色清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麦昔若普”和演奏《十二木卡姆》主要乐器之一。弹布尔的形制古朴,成瓢形,用桑木或核桃木制作。共鸣箱较小,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为面。琴身修长,以丝弦缠成16至20余品位。琴头呈方柱形,平顶无饰,不设弦槽,张5条钢丝弦,内二弦与外二弦调成同音,与中弦成五度关系。其音域宽广,音色清亮、柔美,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弹布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和田、库车、乌鲁木齐、伊犁和鄯善等地,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是“麦昔若普”和演奏《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乐器之一。
弹布尔的历史较久远,相传14世纪时,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民间艺人。清代列入廓尔喀乐。这种乐器最初流行于南疆,1854年载于《艺人简史》一书中。200多年前传到北疆和东疆,如今已成为天山南北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
弹布尔长达1米多,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用钢丝弦五根,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十分动听。据说,古时有一个名叫大毛拉。沙依甫。班里赫的维吾尔族乐师在弹奏弹拨尔时,美妙的琴声竟引来了上百只百灵鸟,它们围着琴又飞又唱,有的百灵鸟被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不能自拔时竟会拼命朝琴杆撞击而死,很多人也会被天外之音的琴声感动的如痴如醉,甚至失去理智。从这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中让我们更能感知,使人们为之动容,引无数飞禽为之献身的乐器具有何等的魔力,它又是一个多么美妙而神奇的物件。正因为它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得维吾尔族的人们更加喜爱弹拨尔这种乐器。
弹布尔适于演奏热情奔放、节奏鲜明的民间音乐,曲目十分丰富,主要为《乌扎勒》、《奥夏克》和《木夏乌热克》等《十二木卡姆》中的曲调。较著名的独奏曲有《艾介姆》、《林派特》、《三只雁子》和《给母亲的歌》等。著名演奏家有于三江·加米、黑牙斯丁·巴拉提和库尔班江·乌买尔等。
《刀郎麦西来普》里面的木卡姆历史有多久?
维吾尔族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为阿拉伯乐器tanbūr的一种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汉文史籍中,有“丹不尔”、“弹拨尔”和“丹布尔”等译名。琴身木制,音箱较小,成瓢形。琴身修长,以丝弦缠成16至20余品位。有钢丝弦五根,内二弦与外二弦调成同音,与中弦成五度关系。音域宽广,音色清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麦昔若普”和演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主要乐器之一。
弹布尔的历史较为悠久,相传在十四五世纪时,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民间艺人。
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清《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载:“丹不尔刻桐为体,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柄上设二铁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纳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这一记载与今日广泛流传的弹布尔略有不同。
清代《新疆图志》(卷四十八)也载有:“铜弦谓之弹普”。弹普即弹布尔。
这种乐器最初流行于南疆,正式记载见于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书中记述道:古代乐师阿布都热合买·加米的音乐老师曾在当时演奏弹布尔独奏。乐师买乌拉纳·沙依甫 ·伯力合,他手持弹布尔弹奏了《伊拉克戈壁木卡姆》,令人神魂颠倒。18世纪末,弹布尔传到北疆和东疆。如今已成为天山南北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
乌孜别克族有哪些乐器?
节目里刀郎木卡姆是木卡姆的一种,其他的木卡姆还有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等。
木卡姆涵盖的范围、时间都太广了,细说能说到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木卡姆,时间也能追溯到16世纪。所以这里只说一下刀郎木卡姆。
木卡姆十二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古典音乐大曲,具体哪十二套可以自行百度。
木卡姆的汉语意为“古典音乐”,节目里说,新疆人有一句俗语:学知识到学校去,学做人到麦西来普去。麦西来普直译过来是“有规则的聚会”,聚会上唱歌跳舞,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1950年,国家派了几位当时的音乐家去挽救处于濒危状态的木卡姆,他们用一台老式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乐曲,通过整理、编辑,将木卡姆的曲子、歌词整理完毕,并且出了一本书《十二木卡姆》,木卡姆的音乐才算保存了下来。
2006年,木卡姆通过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并且资料全都留存了下来。
其实木卡姆的音乐形式是很随性的,这源自于新疆人的天性,他们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森林、河沼,不受社会约束,唱歌跳舞、节奏歌词都不固定,随编随唱,刀郎人性格豪放,舞蹈粗犷,节奏感强,热情奔放。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的《刀郎麦西来普》结合了刀郎木卡姆的音乐和舞蹈,还有新疆麦西来普的传统,表现了新疆人朴实、爽快的真性情。
搜了一下资料,发现木卡姆这种音乐流传还是很广的,至少在中亚,西亚都有流传——土耳其、伊朗、伊拉克。
其实刀郎人很少用“木卡姆”这个词,多用“巴亚宛”,指的是荒漠戈壁的原野。刀郎麦西来普的舞蹈主要用来表现狩猎的场景,表达狩猎时的兴奋,动作粗犷,保留了许多草原民族弯弓射箭的形象。
节目里面的乐器是艾捷克、卡龙琴、达甫鼓和热瓦普(音译的“普”和“甫”通用)。卡龙琴在清朝被称为七十二弦琵琶,音色似古筝,但是比古筝更清亮,是演奏十二木卡姆不可或缺的乐器。
达甫鼓分三种,一种是民间歌唱家用的小手鼓,一种是舞台歌舞伴奏的中手鼓,最后一种是民间驱鬼的大手鼓,节目里的是中手鼓。
刀郎艾捷克也叫多郎艾捷克,是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的弓弦乐器,最早的艾捷克,琴弦和弓弦都是用马尾巴做的,声音十分悠扬动听。
热瓦普也分很多种,大同小异,也有刀郎热瓦普,是演奏多郎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
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关于中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介绍
弹布尔弹布尔是乌兹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流行于新疆喀什、和田、库车、乌鲁木齐、伊犁和鄯善等地。
相传14世纪时民间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艺人。清代,弹布尔被列入宫廷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它最初流行于南疆,18世纪末传到北疆和东疆,深受天山南北广大乌兹别克族人民喜爱,是“麦昔若普”和演奏“十二木卡姆”离不开的乐器。
弹布尔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琴身修长,用桑木、核桃木制作,共鸣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为面。琴杆细长,琴头呈方柱形,不设弦槽,上置T形弦轴。张5条钢丝弦。弹布尔因流传地域的不同而有南、北疆之分。南疆弹布尔,是传统的高音乐器,全长130厘米,音色清亮、柔美;北疆弹布尔经民间艺术改革已成为中音乐器。全长147厘米,共鸣箱较大,音域g~g2,音色明亮、浑厚。
演奏时,共鸣箱置于右腿近腹处,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片弹弦发音,技巧丰富。弹布尔擅长演奏热情奔放、节奏鲜明的民间音乐,主要为《乌扎勒》、《奥夏克》和《木夏乌热克》等“十二木卡姆”中的曲调。
被誉为“祖国音乐文化瑰宝”和“东方音乐史上的巨大财富”的“十二木卡姆”,流传已有1000多年历史。较著名的弹布尔独奏曲有《艾介姆》、《林派特》、《三只雁子》、《给母亲的歌》等。
热瓦普
热瓦普是乌兹别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发音明亮,音色鲜明独特,表现力丰富,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音歌舞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阿瓦提、巴楚、麦盖提、莎车、叶城、乌鲁木齐、伊宁和哈密等地。
十二木卡姆的简介
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
入选时间:2003年
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宋代陈_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入选时间:2005年
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
入选时间:2005年(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
当选理由: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5、端午节
入选时间:2009年
当选理由: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6、中国篆刻
入选时间:2009年
当选理由: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卡龙是什么?
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她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木卡姆历史源远流长,背景广阔而深远,与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时代同步发展。尽管属于维吾尔族范畴的部落众多,地域辽阔,其音乐文化也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但她仍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形成产生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观念及其心理素质的民族调式特点。这种特点则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加以体现的。“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它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古典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等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诗歌的音乐表达形式。每个木卡姆配上那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朗朗上口、轻松活泼、便于演唱的古典诗词以及盖泽勒(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尤其是维吾尔诗词中那最富韵味的盖泽勒的十八种格律更使木卡姆乐曲显得新颖而别致。从而使文化宝库中的这颗无价之宝日臻完美,光彩照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新疆木卡姆研究专家周吉教授为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7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现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所有参会的人员都为一部地方法规投了一票,使它成为全票通过的条例 。这部条例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是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一审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新疆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后的第二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专就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省级地方单项立法的首例
维吾尔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的喀什、和田、哈密等地。主要用于木卡姆演唱的伴奏和合奏。卡龙音箱呈扁梯形,琴框桑木或核桃木制,面、底用松木制,面板中间开以花孔,右侧装有调弦钮,左侧装有系弦钉。琴面上有两排码,两弦为一组置于每码上,共置十六或十八组。演奏时右手执竹或木制拨片弹奏,左手持铁制揉弦器上下按弦,或在弦上左右移动,产生滑音装饰。史籍记载,卡龙是于元代从中亚传入我国的弹弦乐器。13世纪中叶,蒙古的旭烈兀西征,占领了巴格达(中国史称报达国),灭亡了阿巴斯王朝,并带回七十二弦琵琶。元代郭侃(郭宝玉之孙)曾随同旭烈兀西征。这一史实在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有载:“丁巳岁(公元1257年)取报达国。……琵琶三十六弦。……一伶人作新琵琶七十二弦。”在《元史·郭宝玉传》(卷三十六)中也载有:“忽里算滩降。……得七十二弦琵琶。”这种七十二弦琵琶可能就是卡龙传入中国后的名称。到了清代,卡龙称作喀尔奈,被列入宫廷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清《钦定大清会典图》(卷四十一)载:“喀尔奈,钢丝弦十八,状如世俗洋琴,刳木中虚,左直右曲,前广后削,……以手冒拨指或以木拨弹之。”这里的左直右曲,是根据书中附图的位置而言。当时的钢丝弦十八,其中十七为双弦,最长的第一条低音弦为独弦。清《皇朝礼器图式》和《清朝续文献通考》也都记述了形制并绘有图像。据民间艺人相传:卡龙最早在新疆麦盖提流传使用,第一位制作者是麦盖提的毛拉曼,他使用空胡杨树干做琴框,上面蒙以薄木板,张以羊肠弦而成,当时还不知其名,只称作“有声音的木箱子”。大约在20世纪初,民间的卡龙才使用一些金属弦。演奏时使用的揉弦器,传说是麦盖提毛拉曼的侄子乌拉依木·泼万受到鸟鸣的启发后,创造发明了揉弦器“阔西塔甫”(为“鸟儿鸣叫”之意),最初是用一段羊的腿骨,后来才改用金属制作。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曾制作我国古今民族乐器一套,共有143件,其中就有喀尔奈一件,但制作时只是照原样仿造,未作任何改进。1985年,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阴法鲁先生,在《中国音乐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古代中外音乐文化交流问题探讨》论文,认为卡龙和我国古代曾经流传的卧箜篌有密切关系。他写道:“新疆至今还常用的‘卡龙’,就是卧箜篌一类的乐器。”
在南疆和东疆的维吾尔族群众中,每逢佳节、婚礼、盛夏之夜或丰收之后,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举行载歌载舞的“麦昔若普”,表达内心的欢乐,男女青年则传递爱慕之情。卡龙是“麦昔若普”中演奏“十二木卡姆”离不开的乐器,更是演唱“多朗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特别是演奏“多朗木卡姆”的散板部分,最能发挥它风格浓郁的特色。卡龙已用于维吾尔民族乐队,它常和萨它尔、毕毕、一弦(主奏弦)多朗艾捷克和多朗热瓦普等乐器一起合奏,偶尔也单独演奏,有时演奏者还自弹自唱。卡龙演奏的乐曲,多选自“多朗木卡姆”和“十二木卡姆”。较著名的有《多朗舞曲》、《滑音》、《欢乐曲》、《恰尔尕木卡姆间奏曲》和《木夏乌热克木卡姆间奏曲》等。著名演奏家有苏来曼阿洪、司马义·阿合买提等。
好了,今天关于“十二木卡姆乐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十二木卡姆乐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下一篇:哈密seo